成语剪烛西窗源自

如题所述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
  剪烛西窗
  jiǎn zhú xī chuāng
  【解释】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泛指亲友灯下聚谈
  【近义词】西窗剪烛
  【例句】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如得良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英译】the happy reunion of friends chatting together late into the night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雾,阴雨绵绵。他身处异乡,面对秋雨夜深人静,勾起对妻子的怀念,作诗《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2
巴山夜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2个回答  2020-07-0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文解释】
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词语解释】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
却话:回溯。
【诗文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