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一篇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的作品赏析

请尽快提供.谢谢!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人鱼足尖的舞蹈——从《莎菲女士的日记》谈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

这是丁玲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三八节有感》一文中发出的对于女性命运的灼灼疑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特立独行的一族。她以女性的眼睛注视着,用女性的心灵感受着,用女性的笔触描写着,因而以其女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视角,以其女性的细腻而又无所顾忌的笔触,去发掘那些爱着而又压抑着的走在艰难的独立之路的女性内心的激情和热望。

而丁玲笔下的莎菲,可能便是这些女性中的典型代表。

莎菲是一个怎样的人?

“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茅盾《女作家丁玲》)

她好似《玩偶之家》里的娜拉,在“五四”浪潮中勇敢地冲出了封建家庭,渴望得到真正的爱情以及寻找到新生的道路;她不满于虚伪的社会、陈旧的礼教、过时的道德,她不断地追求突破,打从心底要反抗、要叛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欲望的强烈,而现实又离她太远,她逐渐陷入了空虚、苦闷、彷徨和迷惘。

莎菲是孤独的。日记的开头便记叙了她在孤寂的公寓中百无聊赖地“像一个老年人耐心地消磨时间” 。她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只能因为父亲、姐姐、朋友的“盲目的爱和体贴”而感到苦恼,甚至于认为“我真愿意在这种时候会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乐而骄傲了”。

莎菲是理想主义者。她总是用理想的标尺去衡量事物,用自己心目中的真、善、美去判断生活,所以,她所见到的,往往是“不理想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莎菲对旧社会实在不喜欢,连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她也都不喜欢,不满意:苇弟的温柔体贴被她视为怯懦,毓芳云霖间的禁欲被她视为愚蠢,父母姐姐的亲爱被她视为盲目……而在世人的眼里,她难免又被认为是“怪僻”。在这种双向隔膜对立中,莎菲更加孤独了。

莎菲蔑视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她在日记中大胆地披露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异性的爱慕之心。“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是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的献上他的心,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当她被颇具男性丰仪的凌吉士所深深吸引时,她千方百计接近他,热烈地希冀着得到他的拥抱和亲吻,“假使有那么一日,我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也愿意……”,她迫不及待地盼望能够同他长相厮守。如此大胆直露地宣泄人的对于情欲的本能需要,莎菲的勇气可嘉。

而莎菲的最可贵之处,既在于敢于追求人的本能需要的满足,更在于她在追求这种满足的同时,非常自觉地要求异性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灵魂,不能卑劣,不能肮脏。她对于爱情所要求的是“灵“与“肉”的统一。当她在“最近的谈话中”逐渐懂得了凌吉士“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青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时,她明白了,凌吉士所需要的妻子,是泄欲的对象,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抑或用来满足其虚荣心的漂亮摆设。总之,莎菲终于明白了他那个令她热爱和倾倒的高贵的美型里,原来安装着一个卑劣而又肮脏的灵魂!为此,莎菲非常痛恨自己,“无缘无故还接受过他的许多亲密”。而这亲密,在此时的莎菲看来,“还值不了他从妓院中挥霍里剩余下的一半多”。她批评自己说“假设只要我自己肯,肯把那严厉的拒绝放到我的眸子中去,我敢相信,他不会那样大胆,是由于他还未曾有过那恋爱的火焰燃炽……唉,我应该怎样诅咒我自己了!”在丁玲的笔下,倾慕男性“丰仪”的莎菲女士同鄙视肮脏灵魂的莎菲女士斗争了起来,这种斗争相当激烈,以至于她的“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像一盆火在心里燃烧”,似乎是“躺在这热情的针毡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可见她处在强烈的矛盾痛苦之中。最终,她决心了,为拯救自己“被一种色的诱惑而堕落”。这一斗争的结果是,鄙视肮脏灵魂的莎菲,也就是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女子有独立人格的莎菲取得了胜利。

在莎菲时代,爱情至上是众走出破封建家庭的青年所信仰追求的。然而,鲁迅先生在《伤逝》中为我们记叙的子君和涓生的故事,既深刻有力地鞭挞了顽固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如果没有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青年男女没有自立于社会的经济基础,那么,恋爱成功的喜剧也会变成悲剧。而丁玲笔下的莎菲,既信奉爱情至上主义,却又具有超越其的思想境界。

“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的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热烈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这是莎菲在最后一篇日记中的独白。她追求个性自由,却又囿于来自社会和心理的种种压力;她希望与人交流,又害怕得到的只是空洞的回音;她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又蔑视爱的质地与分量配不上心中珍藏的美玉。“空谷幽兰”般的孤傲使她呈现女性独特的魅力,却也是她悲剧发生的原因所在。

安徒生笔下的小人鱼,为了爱情而忍受着巨大的痛楚,在足尖跳出最美丽的舞蹈。莎菲一类的女性,带着迷惘,带着渴望,带着狂热,慢慢地舞起来,舞起来,哪怕足尖流淌着淋漓的鲜血,也都挡不住她们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如火如荼的激情和渴望,将她们柔弱的身躯燃烧成遍体通透的红烛。她们爱着,以生存的痛苦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女性到底在追寻什么,她们自己似乎也并未彻悟;但她们知道,她们要为这足尖上的舞蹈付出宝贵的代价。她们为了模糊的而又确实存在的幸福不惜遍体鳞伤,甚至死亡。

从莎菲的故事,我们读懂了女性的挣扎和追寻。无论结果如何,若能无悔,也算是一次有价值的追求。

“你为爱而活着,因此你无怨无悔。”莎菲一类的女性与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她们从爱,从恨中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意识到自己曾经活过,这便是一次伟大的觉醒。

莎菲最终悄悄地离开了。她为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唱了一曲感伤而又富有才情的挽歌,但她仍然走在艰难的追寻道路上。

女性的前路如何?我们没有能够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寻找到答案。但是从丁玲后来的话中,我们还是看到了曙光:

“ 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参考资料:http://xiaoyan1023.spaces.live.com/blog/cns!9678EBF63656328F!291.entry?_c=BlogPar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6
胡辛的《我的奶娘》、王晓玉的《正宫娘娘》、张抗抗的《非仇》、范小青的《顾氏传人》迟子建的《旧时代的磨房》、铁凝《麦秸垛》、陆星儿的《女人的规则》
第2个回答  2006-11-26
《紫藤萝瀑布》杏林子
第3个回答  2006-11-24
参考:http://www.poets.cn/xinshi/index.htm

这里收录了274位诗人的3998首诗。你可以自己选择欣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1-26
不稀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