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卤子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而“臊子”和“卤”更为北方人认知。北方人更喜欢把“浇头”称作“臊子”、“卤”。北方人吃面,也有汤面,非常地道正宗的同样用老汤搭配,清鸡汤、白肉汤、羊肉汤都好,顶好的有用口蘑丁熬的,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直接用煮面的面汤,通常情形下,一碗面的汤比较少,“臊子面”比较特殊,属于宽汤面,所以这些“干拌面”或是“半汤面”多半靠臊子和卤提升面的滋味,使面入味,故而“臊子”和“卤”一般比较咸、比较油腻。
  最初“臊子”单纯指用猪肉制作,这从“臊”最初的造字就可以看出,偏旁“月”和肉有直接联系,故有“肥”、“胖”、“腊”、“肌”、“肘”、“脂”等等,再比如《水浒传》中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说,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可见“臊子”的原料为肉类,所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肉末或肉丁(多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如羊肉臊子面。”贾平凹在《岐山面》中也写道:“臊子,猪肉,必须带皮切块……”这是猪肉臊子,还写到“捞在碗里一窝丝(此面很细),浇臊子……”发展到当代,“臊子”可荤可素,不拘一格。
  作为“卤”,同样可荤可素,有西红柿鸡蛋卤、羊肉卤、牛肉卤、茄子卤等等。说到“卤”,就一定不能不提“打卤面”,弄清楚“打卤面”的“卤”,关于“卤”的内涵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据美食家唐鲁孙在《打卤面》一文中介绍,打卤面的卤分“清卤”、“混卤”两种,清卤又叫“氽儿油”,混卤又叫“勾芡卤”,做法不同,吃到嘴里滋味也两样。而“清卤”一定要比汤口味重些,不然浇在面上就会淡而无味。既然是卤,稠乎乎的才是正宗。一般制作“混卤”是将西红柿、猪肉、蘑菇、海带、鸡蛋等炒制后,加入水熬制,适当勾芡,制作完成后,在吃面时浇在面上。
  在北方吃面,很多时候都会配上相应的“臊子”和“卤”,这些“臊子”、“卤”通常有比较固定的口味,比如杂酱、小炒肉、西红柿鸡蛋、三鲜卤等等,通常点了面以后,会让食客选择店家提供的各种卤,相对来说,面身的花样,如拉面、刀削、刀拨、剔尖、抿尖、揪片等等,要比面“卤”的花样多,而在南方,恰恰相反,“浇头”更丰富多彩些。一般来说,“浇头”可以独立成菜,而“臊子”和“卤”通常不可独立成菜。“浇头”的外延大于“臊子”和“卤”。。随着南北方交流的频繁和深入,目前在北方的很多地区,说起“浇头”、“卤”、“臊子”,大家都可以听懂、理解,但依然常用“臊子”、“卤”。
  南北方对于“浇头”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带来了面品命名上的不同,比如北方的剔尖、饸饹都用小炒肉做“卤”,但是面名不会叫做“小炒肉剔尖”、“小炒肉饸饹面”,有的店家甚至只提供一种口味的“浇头”;而在南方,报的面名会是鳝糊面、雪菜肉丝面、虾仁面等,直接采用“菜名”+“面”的方式命名各种面品,口味一目了然,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8
臊子和卤子都是搭配面条的配菜统称,不过,它们在名称和用途上有些差别。
在中西部地区,与面条搭配的调味配菜一般被称为臊子。特别是在西北地区,臊子指的是有肉的配菜,提味、增鲜,是汤面中常用的搭配。
另一方面,卤子与干拌面搭配较多,而不是汤面。卤子是中西部地区对一种搭配面条的配菜的称呼。
总的来说,它们在名称和用途上略有差别,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第2个回答  2015-07-25
一般卤子比较稀,臊子就如同冻一样的差不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