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应当免除处罚,为什么还是认定是犯罪

《刑法》中规定: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应当免除处罚。问:既然是应当免除处罚,那就是没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既然没有应受刑罚处罚性,那不就是不具备犯罪的特征,也就是不是犯罪吗?那为什么还是把犯罪中止认定为犯罪呢?

应受但是免除。犯罪中止的情况下,行为人不仅主观上早已存在犯罪意念,而且客观上也实施了一定的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处罚的。只是对于犯罪中止出于宽大处理的立场和原则,同时也是为了鼓励犯罪人及时终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才给予免于处罚的。
我国刑法之所以对中止犯采取这种立场,完全是出于实现刑事政策公平正义价值的考虑—既对中止犯网开一面,鼓励其及时悬崖勒马,在犯罪结果出现前放弃继续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又对那些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犯罪人保留适当处罚余地,从而避免放纵犯罪的不公正现象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2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这里是两个概念。一是犯罪中止;二是犯罪中止并没有造成损害结果。
后者可以免除处罚,但前者属未遂。追问

犯罪中止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该免除处罚;二是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二说的是“可以”,也就是应受处罚,但可免于处罚,这没有问题。但是一说的是“应该”,那不就是不应受处罚吗?

追答

精神损害也是损害,就看如何定性。如果能求得对方谅解,那就剩民事处罚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18
犯罪中止,首先应该明白一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只是由于良心发现而中止了犯罪行为或自动有效的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但并不能因此说一其行为不是犯罪,而是因为犯罪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伤害结果,对其中止行为应当免除刑罚(仍是犯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