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有几个至今还在用的成语

如题所述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翻译:项庄在席间舞剑,他的目标是刘备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翻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

3、秋毫无犯 [ qiū háo wú fàn ]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翻译: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4、劳苦功高 [ láo kǔ gōng gāo ] 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翻译: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扩展资料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8
“鸿门宴”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斗酒彘肩”、“龙虎之气”、“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