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除这首清平乐村居外还有什么和什么两首

如题所述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牧童》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守望相助,过着和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村庄前六七里全是草地,绿草如茵,就像是铺了层绿色的地毯似的,草地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几个小土坡,土坡上也长满了绿草.草地牛羊成群,牛儿羊儿一会儿上了小土坡,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给草地增添了几分和谐的景象.那些小土坡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傍晚时分,只听见时断时续、由远而近的笛声渐渐响起,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归来,那笛声悠扬飘逸,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牧童回家吃完晚饭后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了树梢.牧童手中拿着笛子,迈着欢快的脚步又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中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尖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中浮现中一个个画面.
  过了一会儿,草地又回荡着这悠扬的笛声,牧童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月儿也在为他高兴,向大地撒下千丝万缕皎洁的月光.
  《舟过安仁》
  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
  《清平乐村居》
  只听见在茅草屋中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作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老公公喝了点酒,脸上泛起了红晕.老婆婆带着醉意说:“你瞧!我们家大儿子多勤劳啊!在这烈日当空的天气里,还去豆田里锄草,就像当年的你,为了让我嫁给你,为了给我爹留个好印象,还顶着大太阳去豆田里锄草.”老公公听后便深情地说:“是啊!想当年的你是多么心灵手巧,只要针线或竹条到了你手上,编制出来的样样是珍品.我们的二儿子多像你啊!你瞧!他正在大槐树下编鸡笼呢!瞧他那认真劲儿,就像在编供品!”老婆婆开心地说:“最可爱的是我们小儿子啦,他正趴在溪头,悠闲地剥莲蓬呢!他是何等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对呀,对呀,小儿子如此调皮可爱,或许以后能中个状元呢!”
 这户人家就这样过着怡静安宁的田园生活,这其乐融融、幸福平安的一家真让人羡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7
  还有《牧童 》和《舟过安仁》两首。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舟过安仁》
  作者: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第2个回答  2021-02-28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