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工程造价“三超”现象

如题所述

1、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源头,正确决策是评价建设项目和开展后续工程的关键,造价人员应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做好方案优化,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切实推行限额设计,造价人员要从经济角度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管理,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使概算更加合理,克服工程造价“三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7
1、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源头,正确决策是评价建设项目和开展后续工程的关键,造价人员应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做好方案优化,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切实推行限额设计,造价人员要从经济角度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管理,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使概算更加合理,克服工程造价“三超”。
“三超”就是指概在算超中进行估算超了;在预算上概算超了;在结算中预算超了。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三超现象普遍性存在。这也辩证的说明了建筑工程中的工程造价非常的重要。“管理造价、成本控制、三超”是工程造价中的核心控制内容。这些涉及到投资控制、施工设计、工程计划、预算工程等阶段,这也涉及到经济、技能、方案等各个方面,这也可以看视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系统。最好工程施工之前决策工程以及工程设计方案等这是工程控制的先决条件。控制施工在于工程造价上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上合理得到配置,这样大的合理的经济效率与市场效益。
第2个回答  2019-08-01
防止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在我国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
展,工程造价管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管理尽快纳入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三超”问题在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1、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源头,正确决策是评价建设项目和开展后续工程的关键,造价人员应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做好方案优化,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切实推行限额设计,造价人员要从经济角度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管理,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使概算更加合理,克服工程造价“三超”。
“三超”问题在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
1、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确定施工合同中的经济合同条款是本阶段对造价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正确选择施工合同类型、工程造价计价条款清楚和仔细进行施工合同审核等三方面。
2、加强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管理: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这三大资源要素的价格是工程计价的基础,工程计价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材料来源以及当地的技术
经济条件等确定人工日单价、材料单价和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作为计价的基本依据。对此,应积极加强对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材料调查中应注
意同一种材料的不同产地、运输方式和材料价格等。在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同时进行主要材料招标,优选高质低价的材料,通过调查及信息发布工作,不断积累和分析
有关数据,掌握材料市场变化规律。
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要抓好招标管理,明确把施工招标的中标价控制在批准设计概算之内;要强化合同管理,充分发挥中标价对结算价的约束作用;建立严格的设设变更、签证审批制度,杜绝不负责任的设计变更和“先干后变,后干后算”现象。
“三超”问题在竣工决算阶段的控制措施
1、做好竣工结算资料收集:工程项目竣工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
为些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结算各方面资料的归集整理,主要是工程计量、计价依据、签证、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审核依据的落实完善,为竣工结算审计完善条件。
2、竣工结算价实行合理风险承担:在结算中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调值公式,进行竣工结算价实行合理风险分担。即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双方约定的调整因素,明确哪几种物价可以波动,且波动到什么程度才同意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