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到底什么原因出家?

如题所述

说简单的话,就是李叔同的经历已经让他看破红尘,想得一番清净吧,但不得不说弘一大师有着大智慧,或许我们不懂吧, 我的老师弘一法师为何出家
作者:李鸿梁

赵朴初先生评价弘一法师的一生为: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从尝试断食到披剃为僧

1916年我结婚的时候,法师送了我4件衣料。这一年的夏季,我接到法师的信,告诉我他将去虎跑实行断食的事,说他很想一试,但苦无机会,想不到竟会实行起来了。后来大约过了20多天,法师来信了。我赶快拆开,里面还附有他断食后的半身像片:两手捧着经本,展开在胸前。他本来面容清瘦,现在更其瘦削了。信中叙述断食的经过:第一周是半断食,就是渐减食量;第二周是全断食,只饮泉水;第三周一反第一周的顺序而行之,结果良好。还说到陪他去的工友闻玉,在他断食期间,常常唱些曲子,因此颇不寂寞云。后来我到上海去看他,那时法师仍住在海伦路,这个地方我去过好几次,是一上一下的房子,除靠壁的书架以外,还有一架可以旋转的方形两层书架,摆在进门的右角,上面有一个圆盆,里面栽着松竹梅三友,半盆泥土低陷下去处铺上了些细粒的白石,法师说,这是代替水的。法师本来清瘪到像一只鹤,现在竟成了一校竹了,但精神很好。后来讲到断食,法师说,全断食开始的一二天,虽然有时想吃东西,但到后来也就不想了,所难受的倒是须饮大量的泉水。当时心地非常清凉,感觉特别灵敏,能昕人所不能听到的,悟人所不能悟到的⋯⋯  
法师是在1918年7月13日,披剃于杭州虎跑大慈寺的,法名演音,号弘一。我于后数日从无锡回来去看他,但被寺僧阻住了,说:“法师不见客。”无论怎样恳求,总是不行,“无论什么人,一概不见,这是法师亲口关照的。”说起来真惭愧,我没有立雪那样功夫,竟与寺僧闹起来了。因此法师在前面边上的一个小门出来问:“什么事?”一看到我,就向众僧道歉:“对不起,他是我的学生”一面叫我进去。
法师的头发当然已经剃光,穿了一件夏布的和尚衣,赤脚草鞋,已经完全是个苦行头陀了。我的鼻子忍不住酸起来了!法师关照我,以后去时,须预先约定日期时间,以免再受阻难。后来谈到经济,法师说,他现在每月只要四五角钱已足,衣服自己洗,除买邮票以外,可以不用钱,所以一时还不需要。临别时,法师拿出一张毛边纸给我,纸上写的四字是“老实念佛”,款题“戊午六月六日,演音”。
1920年夏,法师要到新登贝山,前一天,是弘伞法师在银洞桥某庵剃度,同往贝山。当时马一浮、范古农等诸先生也都来相送,法师为我题了肖像:“鸿梁道影”。第二天我们送到钱江轮船上,直到解缆而别。

【弘一法师语录】如梦不真实,舍我而修行。 远明敬书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本书编入李叔同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歌曲、文赋和演讲稿等,
借此对这位出尘脱俗的杰出艺术大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先生为什么出家

在一般人看来,先生是一个富家子,又是艺术家,又是名教师。而且他与日本籍师母的爱情也很好。在我们毕业的那年先生还伴同她回娘家去洗温泉浴。现在突然地出了家,当然觉得奇怪,究竟为的是什么事?先生出家不久,她还到杭州来探访过他。
先生早年对革命是非常热忱的,他在另一首《满江红》词中也写道:“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何等悲壮,何等热烈!他为祖国,为群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等到清政府推翻,民国成立,终算革命成功了。但是目睹当时情形,从前封建皇帝固然不好,可现在军阀争权,各踞一方,连年战火,生灵涂炭。艺术家处在这样的恶浊的、悲惨的世界里,在那时候很可以躲进他自己的象牙之塔,过他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先生要再起来革命,可力量单薄。于是苦闷、彷徨⋯⋯先生的沉默寡言,就是他内心的表现。在具名为火头僧的《弘一律师在湛山》一文中引先生的话说:“⋯⋯记得我年小时住在天津,整天在指东划西净说人家不对。那时我还有一位老表哥,一天,他用手指指我说:‘你先试试你自个!’”可见他年轻时是喜欢说话的,所以沉默不是他原来的个性,是吁磋默默,无言可说!这种沉默正是他寻找不到改变这个罪恶世界的途径和方法的一种表现。
先生以为造成这样悲惨罪恶的社会,完全是由于人们无穷的物质欲望和狭隘的自我执著所致。若欲根除此害,就非唤起人们的觉醒,把狭隘的小我扩大起来,博爱群生,普及物类不可。但在他的阶级局限下,寻找来寻找去,最后寻找到的途径与方法,却就是自己甘愿吃大苦,以苦行僧的意志和行动作现身说法,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以救度群众出于这个恶浊世界。自然这只能是个幻想。
从前先生因患胃病,东西不能多吃。我有一次同他吃饭,他只吃了浅浅的松松的二小碗,大约不到三两米。后来他在美国杂志上看到断食可以强胃;日本也有同样的理论。所以先生在1916年到虎跑去尝试断食。以后,他在思想上发生了大大的变化,领会到人只要清静寡欲,确能增进智慧。先生在此以前,似乎并不接近佛教思想,因为在这期间,他还在写日本天理教经典,他后来送我的一本很小的天理教经,就在这时候写的。但先生并不是天理教徒,写这些或许是日本师母的关系。而且先主之所以要到虎跑去断食,完全是为了虎跑有好泉水(因在断食期间,须饮大量的泉水。先生曾经对我说,不吃东西,没有什么,倒是每天必须饮5磅泉水,真有点受不了),并不因虎跑有佛寺的关系而去的。可是这次断食以后,他的佛教思想渐渐地浓厚起来了。在学校宿舍里也挂起佛像来了,蒲团、数珠等也都有了。因此先生似乎寻找到了一条出路,以为要救中国,要度群生,非此不可。再加上夏丐尊先生的极端主义的促进,先生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中说过,大意是:“夏居士说,像这样,倒不如索性出了家做和尚去。”在佛教中,“律宗”是比“禅宗”要严得多、难得多、清规戒律也多得多的。翩翩佳公子出身的他,却选择了“律宗”出家,已很不容易;不但如此,他还以更大的毅力,从研究“律宗”入手,使之重振起来。先生编著了《南山律在家便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重要律部书籍。在厦门创设律学院,讲演律学。到青岛等处去宣宏律学,使700余年已失真脉的南山律宗,发扬光大。先生在抗日战争时厦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他还在律学院说教,他愿以身殉教,还引“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句以自豪。
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过苦行头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离开先生的经历,苛求于他。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0
出家的人,都不是一时冲动,哪怕表面上看像一时冲动,那都是宿世积累的慧根成熟所得出的结果,就像千年铁树开花一样,表面上以为它从不开花,但一旦时机到了,他马上就开花了。很多人不理解出家,那是因为还处在宿世里面,很多东西都看不开、放不下,所以就无法理解而已。
第2个回答  2014-04-02
弘一法师的俗家弟子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了弘一大师出家的原因。名字《我与弘一法师》。请搜索阅读这篇文章。
第3个回答  2014-04-02
追求真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