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诗集作品有哪些???

最好把他经典的作品发过来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水调歌头》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篇——《水调歌头》》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715744.htm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4887.htm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7976.htm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浣溪沙》》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6584.htm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定风坡》》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7467.htm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96006.htm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朗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198.htm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蝶恋花》》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7540.htm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7272.htm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8623.htm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1043.htm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阮郎归》》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6878.htm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哨遍》》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49229.htm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行香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3657.htm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容,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永遇东》》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5106.htm 【年代】:宋
【作者】:苏轼——《洞仙歌》
【内容】: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洞仙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8633.htm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卜算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9182.htm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永遇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84596.htm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洞仙歌》》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60148.htm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卜算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29736.htm 三年枕上吴中路,
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会湿西湖雨。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青玉案》》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34387.htm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临江仙》》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9484.htm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江城子》》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54359.htm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您正浏览的文章《苏轼——《贺新郎》》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sushishici/067300420061907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地主家庭。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时期,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合,请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进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状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勘问“谤讪朝廷”之罪。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数月后侥幸获释,责贬黄州。元祐元年(1085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同意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引起旧派疑忌。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召回京后,任端明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贬至英州、惠州,远放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书传》,《论语传》和《东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录》、《元祐党人传》及《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咸淳毗陵志》等均有传。其弟苏辙撰有《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人王宗稷有《东坡先生年谱》,均附载于《苏东坡集》,明人郑鄤有《考定苏文忠公年谱》,清人冯应榴有《苏文忠公年谱合注》。
  《东坡诗话》原书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条。旧题苏轼撰。然据《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实非苏轼自撰,但成书较早,至迟在南宋集成。因非苏轼自撰,故未附载于全集。除《郡斋读书志》著录外,《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诗话总龟》和《苕溪渔隐丛话》曾摘引其文。今所存仅有《说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据以辑入《萤雪轩丛书》。元人陈秀明有《东坡诗话录》,清人辑入《学海类编》,则为别本。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苏轼诗有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编年注本,即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清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冯应榴本。苏轼词较常见的是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三卷,有龙棆生《东坡乐府笺》本。苏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种刊本,最早的选本是南宋邱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词,为中华书局《苏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书后有点校者辑《苏轼佚文汇编》)。其诗文全刊本,宋代就有《东坡集》《东坡后集》等。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奏议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乐语》一卷、《外制集》三卷、《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及《年谱》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本。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地主家庭。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时期,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合,请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进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状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勘问“谤讪朝廷”之罪。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数月后侥幸获释,责贬黄州。元祐元年(1085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同意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引起旧派疑忌。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召回京后,任端明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贬至英州、惠州,远放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书传》,《论语传》和《东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录》、《元祐党人传》及《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咸淳毗陵志》等均有传。其弟苏辙撰有《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人王宗稷有《东坡先生年谱》,均附载于《苏东坡集》,明人郑鄤有《考定苏文忠公年谱》,清人冯应榴有《苏文忠公年谱合注》。
  《东坡诗话》原书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条。旧题苏轼撰。然据《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实非苏轼自撰,但成书较早,至迟在南宋集成。因非苏轼自撰,故未附载于全集。除《郡斋读书志》著录外,《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诗话总龟》和《苕溪渔隐丛话》曾摘引其文。今所存仅有《说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据以辑入《萤雪轩丛书》。元人陈秀明有《东坡诗话录》,清人辑入《学海类编》,则为别本。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苏轼诗有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编年注本,即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清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冯应榴本。苏轼词较常见的是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三卷,有龙棆生《东坡乐府笺》本。苏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种刊本,最早的选本是南宋邱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词,为中华书局《苏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书后有点校者辑《苏轼佚文汇编》)。其诗文全刊本,宋代就有《东坡集》《东坡后集》等。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奏议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乐语》一卷、《外制集》三卷、《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及《年谱》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本。 [编辑本段]目录  策论说评文
  正统论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御试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策略一
  策略二
  策略三
  策略四
  策略五
  策别课百官一
  策别课百官二
  策别课百官三
  策别课百官四
  策别课百官五
  策别课百官六
  策别安万民一
  策别安万民二
  策别安万民三
  策别安万民四
  策别安万民五 
  策别安万民六
  策别厚货财一
  策别厚货财二
  策别厚货财三
  策别训兵旅一
  策别训兵旅二
  策别训兵旅三
  策断一
  策断二
  策断三
  进论
  中庸论上
  中庸论中
  中庸论下
  大臣论上
  大臣论下
  秦始皇帝论
  汉高帝论
  魏武帝论
  伊尹论
  周公论
  管仲论
  孙武论上
  孙武论下
  子思论
  孟子论
  乐毅论
  荀卿论
  韩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霍光论
  扬雄论
  诸葛亮论
  ……
  游记状物文
  酬答书启文
  序跋送别文(此起下册) [编辑本段]书摘  论周东迁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髭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周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寸,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孤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灭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王者不以丰俭移都,若弘卫文大帛之冠,何适而不可?不然,虽乐土为墟矣。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而修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也,而秦何自霸哉!
  魏惠王畏秦,迁于大梁;楚昭王畏吴,迁于鄯,顷襄王畏秦,迁于陈;考烈王畏秦,迁于寿春,皆不复振,有亡征焉。东汉之末,董卓劫帝迁于长安,汉遂以亡。近世李景迁于豫章亦亡。吾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
  答龟山长老
  一
  忽辱书,感慰无量。此日法履佳否?名为实宾,学者之意,师何用此?重烦示谕,过当。未缘展晤,千万为众自重。
  二
  张君予都尉,闻是旧檀越。为奏海照之号,今托林承议附纳敕牒,请 ……
第2个回答  2013-09-23
有很多,都很经典,,建议楼主直接搜苏轼的文集或诗词集就行了,贴上面太多了,也不方便看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