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伴清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明月伴随着清风来过。

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

原文: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明月伴清风,羽化而登仙。

译文: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明月伴随着清风来过,超然独立,成为神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

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

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皎洁的月亮只能与清风相伴。

    这句话不是古诗句,但是很有意境。应该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成相思或者孤独寂寞无人相伴。

    关于清风和明月的古诗句有:

1、清风明月无人管——宋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2、清风明月苦相思——唐 王维《伊州歌》

3、清风明月还诗债——元 马致远《四块玉·酒旋沽》

4、清风明月好时光——宋 晏殊《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5、庭榭清风明月媚——宋 黄庭坚《定风波·小院难图云雨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