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错事,要诚实?

如题所述

做了坏事不肯承认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谁都会犯错,重点是父母要用合适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学会诚实做人。

小俊在玩的时候,看见树上掉下几条毛毛虫,他知道这些都是害虫,所以他用脚踩,用砖头砸,一心想弄死毛毛虫。有一条毛毛虫顺着墙爬上了窗户,被小慧看见了,他拿起一块砖头用力向毛毛虫砸去;毛毛虫砸死了,但窗户玻璃也碎了。小慧赶忙跑开了。邻居过来问是不是小俊干的,他坚决否认。

父亲下班后回家,看见他喜爱的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怒吼道:“这是谁干的?”小俊低着头说:“不是我弄的。”父亲大怒,举手便打。

我们总是会碰到这一类问题。孩子做了错事、闯了祸,而且总是否认,他总是说“不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或“我没有”……有时你明明看着他做了,他还敢否认。尽管我们一再告诫他,不许说谎,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孩子为了掩饰其“违规”行为,宁愿撒谎,走上不诚实的道路,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愿看到的。对孩子的教育应循循善诱,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为孩子改正错误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1)对待孩子撒谎,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

上述事例中,父亲一回家见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满脸怒气,孩子一见,第一反应自然是躲避惩罚,“不是我弄的”也就脱口而出。后来父亲对他的惩罚应该主要是针对孩子的不诚实,而不是针对孩子打破杯子的行为。

但孩子却不会这样认为,他会认为父亲打他是对他打破杯子的惩罚,而不是对那句谎言的惩罚。这从某方面讲是父亲迫使他撒谎并进行了强化。

要是做父亲的当时能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要好得多,父亲用平常的口吻:“杯子怎么碎了?是哪一个不小心干的?应该帮我把它收拾干净吧!”要是父亲一直是这样做的,相信男孩会站出来静忙收拾,并讲述事情发生过程。一定要记住,此时父亲不能变脸,只须叮嘱小孩下次小心,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说谎则不行。

所以,做父母的应当允许小孩犯错,并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要想孩子诚实,应该从平常抓起,不应等到发现孩子撒谎之后才来补救

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小俊的父亲可以给小俊讲这个故事:

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一次,8岁的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很快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破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

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宁都主动承认错误,从不撒谎。

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羞愧感。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哽噎地哭起来,伤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撒了谎,其实,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儿子,说:“好儿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孩子,赶快给姑妈写封信,向他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孩子好,心里踏实,不用有思想负担。”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孩子会撒谎。这时候父母要设法引导孩子,让孩子诚实的良知最终战胜撒谎的作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