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是什么?是否符合事实?

如题所述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符合历史事实。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

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根据张学良后来自己的说法,其发动兵谏的最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坚决拒绝统一战线的提议,继续“先安内,后攘外”的路线,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完全不顾当时东北领土的沦陷。而张学良则认为应该立刻停止“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政策,枪口应该一致对外。

当时东北军将士早已厌倦内战。加之受到学生请愿等的激励,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更加希望参与抗战,收回东北失地,回归故土。而当时蒋介石决定使用暴力方式震压去西安请愿的大学生。张学良为学生求情,但被蒋介石拒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1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安内攘外”只是针对红军的,蒋介石消灭了红军,安内任务就算完成,这样理解就片面了,对于蒋介石来说,几十万红军只是公开的敌人,青天白日旗下,还有一股强大的敌人需要摧毁,那就是包括张、杨在内的地方军阀。1936年年底,老蒋准备调集三十万中央军入陕,除了一鼓作气消灭红军,还准备干掉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意图如此,张学良又怎能不急,甚至铤而走险。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符合历史事实。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根据张学良后来自己的说法,其发动兵谏的最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坚决拒绝统一战线的提议,继续“先安内,后攘外”的路线,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完全不顾当时东北领土的沦陷。而张学良则认为应该立刻停止“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政策,枪口应该一致对外。

    当时东北军将士早已厌倦内战。加之受到学生请愿等的激励,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更加希望参与抗战,收回东北失地,回归故土。而当时蒋介石决定使用暴力方式震压去西安请愿的大学生。张学良为学生求情,但被蒋介石拒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8
蒋介石见张学良主政西北剿共,屡次兵败,损失大量军队,私下与共产党议和,决定撤去张学良西北剿总副司令一职,将二十万东北军分别拆分调往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张担心蒋剥夺自身军权,联合杨虎城,共产党,逼蒋抗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