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这句话如果按圣人之道解释,“之”,代词,代仁。

什么是仁?天道无私,大道无私,人道为仁。“允执阙中”,人生观和世界观两头取道的时候,价值观随世而取为稳定,道势如水。

广泛地学习,择其仁者而从之;质疑、寻求释疑,解决行为方案;慎思之,少去臆测别人的不好;明白地判断事态发展,仁道之所在;笃行之,专心一意地行仁,仁道,行仁为行道。

根据中庸书接下来的几句,学的知识要能变通使用在日常用语中,并且在生活中实行,“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论语》13.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借着题主的问题,我又看了一遍中庸,顺便点评一下这书。《中庸》其中有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都没有人注意这句话吗?所以绝对不是战国初年成书。子思不能活三百岁,所以这书不是子思写的。

《中庸》是儒生读《论语》后修道有感之作。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夫子并不崇周朝,“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二、作者对圣人只怕是有啥误解,圣人教化天下,夫子即使没有国土那也是“素王述训”,夫子自言隐不隐“无可无不可”,怎么可能“遁世而不见知而不悔,为圣者能之”?

三、圣人之道言君子之道五:“恭宽信敏惠”,皆为管理者以治证道的自修规范,哪来的“造端乎夫妇”?“天下之达道五”,圣人之道唯行义以达其道!

四、中庸为治国之道,这句话有引用《论语》章节,但中庸就是允执阙中啊!圣人之道的礼是公资源公制度,公忠天下人民为大孝,对父母并不是顺啊!是“现志不从”。五、其书言舜之大孝为“富有四海之内”,这个财迷贪名执利哦!《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天子之治要在于担当的心性和能力!六、其说话的对象,一会在君子一会在私行,颠颠倒倒立好多条款,理教之先河,所以程朱理学使劲夸这书。理教是个啥?为了资本利益牺牲人性的歪论,为金钱服务的学说。

《中庸》这书,吹牛吹得挺好,价值观稳定的句子都是夫子言或者《诗》云,但我们读书得看全书价值观吧?不能断章取义吧?有的句子写得不错,但全书价值观混乱才是问题吧?不知道怎么能与《论语》并列的!

《论语》是圣人之道,人文圣典。宗经原圣,直接读《论语》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20-02-0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第4个回答  2020-08-2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编辑于 2020-02-01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这个机构正规吗?查一下_你就知道
根据文中提到的笃行为您推荐
谨慎选择成人学历机构:成立时间?是否备案?信用如何?能否拿证?口碑如何?该机构报考学历,是否靠谱?一键查询!
xl.jzzagt.com广告 
学历教育机构查询,鉴别机构是否正规靠谱,查一下就知道

值得一看的博学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学历机构是否具备正规教学资质?请戳这里一键查询,根据查询结果慎重选择!学历机构师资力量如何?口碑如何?点击立刻查询机构成立时间和备案情况!
d12.hmengedu.cn广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