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积累急需

卧冰求鲤不是成语,是民间传说故事。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

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扩展资料

卧冰求鲤遗址景观:

1,孝园

在王祥卧冰求鲤之前,孝河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而在王祥卧鱼的故事被千古传颂后,它便担负起了让孝文化像河水一样源远流长、滋润人心的任务”。

2,十孔藕

除了因王祥“卧冰求鲤” 而闻名,孝河所产白莲藕也是一大特色,尤以肥、细、嫩、脆、甜最为出名。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十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孔,便是孝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冰求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王祥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一点启示:
赤身卧在冰上捉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参考资料:http://www.bjdclib.com/web_lib/p24x/page/page18.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5
成语:卧冰求鲤(卧冰求鲤)



Zdic.net

--------------------------------------------------------------------------------
【解释】: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事亦见《晋书·王祥传》。又记
王延
为继母叩凌求鱼,
楚僚为继母卧冰求鱼,故事略同。后遂以“卧冰求鲤”为孝亲的典实。亦省作“
卧冰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交亏。”

梅尧臣
《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明沈受先
《三元记·及第》:“忆昔卧冰求鲤,泣竹笋生,第恐难成。”
聂绀弩《谈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至于专门讲些繁文缛节,如所谓昏定晨省,冬温夏凊之类,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儿之类的,正和挖空心事来虐待父母的人一样,连一个也没有。”
峻青
《海啸》第三章:“我一定对你老人家克尽孝道,即使卧冰求鲤,割股事亲也决不在话下。”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第3个回答  2006-11-10
就是有一个古代人,他非常孝顺,他母亲冬天忽然想吃鲤鱼了,但是当时没有卖的,这个人于是自己去卧到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化开,然后弄到鲤鱼
第4个回答  2006-11-10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音zen]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后人有诗云: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