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终结审计之前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水平高于其初步评估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 )。

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A.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的要求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为什么答案是Abcd,关于判断题,在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无需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两道题没有相互矛盾吗?到底要不要考虑内控?

我们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主要考虑两点:
第一,我们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时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与预期,也就是你要了解企业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的性质,不同情况之下财报使用者是不同的,例如: 对于一家在地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包括股东、分析师、证监会、行业部门以及政府监管部门(比如税务局)。预期使用者可能还包括债权人,比如银行、优先债权人等。 一家私人持股并公布财务报表的企业——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包括行业部门分析师、政府监管部门(比如税务局),以及企业的债权人。

第二,我们计算重要性水平的计量基础,到底是税前利润呢还是收入呢,还是其他。
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关注经营成果,尤其是收入。因此,持续经营的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往往是录得盈利的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基础。
在确定最恰当的计量基础时,我们也应考虑企业业务的性质和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本期的经营情况。 如果企业通常情况下是盈利的,但是在当前期间内正经历亏损,我们可能会考虑其他经营成果指标,例如收入或毛利是否更适合作为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基础。 如果该企业的连续多期的经营处于或接近盈亏平衡状态或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浮动,则使用另一个基础来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可能更为恰当。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该指标是合理的,且有证据表明分析师或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会关注该指标,我们可能会考虑将收入或毛利,或者一些其他的经营指标(例如:经营收入、息税前利润)作为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的经营成果很不理想,则我们更关心其流动性或偿债能力,以财务状况(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可能更为恰当。随着所有者权益缩减至最小,其用以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效用也随之降低,类似于税前利润处于盈亏平衡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将其他经营成果指标(例如:息税前利润,扣除非经常性项目的税前收入)作为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基础更为合适。这些情况中可能包括一家企业公开发行债券,但没有公开发行股票,或有证据表明分析师或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会关注该指标。(例如:该企业在其管理层讨论及分析中讨论过这个指标或者行业及分析师的报告中关注了这一指标)。

因此,我们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不需要考虑内部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7
你去网校bbs里问一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