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没能去上海看世博,在网上看了网友拍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觉得很有气势。想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意思是世博中国馆采用了数字科技加上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利认证。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有了一些有趣大胆想象,例如原作中一艘大船正要穿越虹桥的拱洞,船夫一脸严肃、行人探头张望,但船究竟过桥了没有。

新作给出答案,船夫们有的用竹竿撑岸,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借力,有的用麻绳挽住船帮,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终于,在一番紧张的忙碌后,大船晃晃悠悠地通过了虹桥。

另外,夜晚的城市是怎样的风景,也只有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首次进行了大胆想象。

扩展资料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5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意思是世博中国馆采用了数字科技加上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利认证。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区采用仿宋建筑风格,整个展棚长89米,宽20米,高9米,展览总面积约2000平米。整个展区分为序厅、主厅两部分。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运用计算机科技与尖端投影技术,将张择端那幅原本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放大了30倍,用12台高清投影机投射在长128米、高6.5米的曲线形屏幕上。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全长128米、高7米,使用了数十台世界级工程电影投影仪及专业幕布。整个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分白天、黑夜两种展示模式。2010年,该展览曾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扩展资料:

清明上河图的画轴大致分成左、右两部分,右边主要描述乡间的从容步调,主要是一些农人、牧羊者、养猪的人等;从一条乡间小径逐渐拓宽、并连接到市镇中的马路。画面左端则是描绘城市生活,出现有许多的经济活动,因为城中的民生所需、奇珍百物,都全靠汴河供应。画中随处可见穿梭的船舶,搬运货物的苦力,显示汴河交通很繁忙。

在画面左端进入城门后,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包含卖酒的、谷物市场、二手商品店、厨具店、弓箭店、灯笼店、乐器行、金饰行、布庄、画廊、药店、餐厅等应有尽有。在虹桥上,小贩更是琳琅满目。

画面中的虹桥,是整幅画轴的焦点。画家在桥面上描绘出非常热闹的人群。一艘船用有点怪的角度要从桥下穿越,由于桅杆不够低,有点威胁到桥身的安全。桥上的人和河边的人正在卖力地朝向船上的人呼喊、并以手势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05
事实上,动态《清明上河图》的技术,很难形容,既不是投影,也不仅仅是三维成像,也不是电影,而是三者之间的融合。上海科委在讨论世博应用技术时,把它命名为“基于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应用”技术。

于正说,此种展示,既是投影技术,也是三维制作技术。游客在中国馆看到的,是他们用12台投影仪把制作好的《清明上河图》动画投放在银幕上。

值得一提的是,电脑里的这段动画是扁长形的,在电脑上看不出效果。“所以用12台世界顶级的投影仪横向排列出来,再把它拼接组合起来,要看起来不会有褶,还要很连贯。有点像180度的长照片一样。”于正说。

“事实上,我们做一个大而平整的屏幕也可以,但是观众会被直线视觉冲击,觉得很呆板,所以我们把它弄成褶的。”他说,但是他们又希望观众看的时候,完全忘记屏幕究竟是褶的、还是曲的,希望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画面的内容本身上。于正解释,白色银幕不同之处在银幕起伏,最大的凹凸落差幅度有2.5米。
第3个回答  2010-05-04
那是中国国粹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画的意境和世博的主题同出一辙,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梦想。
第4个回答  2010-05-04
表达了国家的不断进步,也不曾忘记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梦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