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芬兰被如何对待?

芬兰当时和德国进攻苏联

芬兰在二战结束后,受到了战败国的对待,割地赔款:

 

1944年芬兰被迫和苏联停战,签订停战协定和临时和约,这个和约在1947年的《巴黎和约》中得到确认:

1、但根据1944年9月的停战协定,应将苏联在1920年和1940年两次和约中自愿割让给芬兰的贝柴摩(今贝辰加)地区归还苏联。

 

2、芬兰的奥兰群岛实行非军事化;苏联放弃租借汉科半岛的一切权利,作为交换,芬兰将波卡拉半岛之领土、领水租与苏联建立海军基地,租期50年。

 

3、规定芬兰军队和军事装备只能是对内和纯防御性的;限期拆除边境和其他地区的一些永备工事和军事设施;禁止试验、生产或拥有任何类型的原子弹、导弹和远程火炮等武器;不得建造、获取、使用或试验航空母舰、潜水艇或特种攻击艇;不得装备任何类型的轰炸机。

 

4、赔款3亿美元。

 

——芬兰失去的占原国土八分之一的领土(芬苏两次战争中,苏联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千米。),这些土地包含工业中心间第二大城维堡,且必须迁徙其上占全国八分之一的人口。

 

——芬兰割让领土和租借领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分来在二战中游刃于盟军和轴心国之间,为芬兰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在战后成功把德军赶出去,并没有遭到苏联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清算。

1940年12月底,“巴巴罗萨计划”的大纲已经拟好。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进攻苏联。德国想把芬兰拉入轴心国。6月3日,德国代表团找到芬兰国防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直接了当提出芬兰是否愿意参加对苏战争,如果愿意参加,芬兰想得到什么。曼纳海姆表示,将保卫自己,如果这样做将被卷入一场苏德战争,那么芬兰将不要求什么,但若得到援助,能收复被强占的国土,芬兰将会表示感激。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的进攻。希特勒在电台讲话中宣称德国军人“与芬兰同志结盟”,“共同战斗在北冰洋沿岸”但实际上此时芬兰尚未与德国结盟。虽然芬兰政府在当天上午发表声明,否认了希特勒的说法,并宣布了中立,但斯大林已经当成既成事实来看待了。6月25日,苏联空军轰炸芬兰的军事基地后,芬兰才向苏联宣战。芬兰军队在夺回卡累利阿地峡的国土后,即不再进行积极的军事行动。1944年由于战事改变,芬兰决定与苏联和谈,9月4日,苏芬战场全面停火。必须反复的指出,芬兰在1939年是恪守中立的。芬兰保持中立的决心,丝毫比亚于瑞典。正是苏联的侵略,才把芬兰从中立的停泊之处冲走。在希特勒对苏联进攻的这些特定条件下,很难设想芬兰能够不卷入1941年至1944年的大战。在这样的局势下,芬兰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战的,其正义性是无可指责的,只是时机不巧,与希特勒入侵苏联之战碰在了一起,但卷入这场战争并不出于芬兰自己的选择,也不是事先与德国密谋的。对于这些形势,,苏联必须负主要的责任。据说希特勒所信任和尊敬的外国首脑只有3个,曼纳海姆是其中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元帅)这是否属实我没有考证,但从希特勒1942年7月亲自赴芬兰参加曼纳海姆75岁生日宴会,可以看出以上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当1944年希特勒洞察到芬兰开始动摇时,他并没有采取像对霍尔蒂那样的行动,而是将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授予曼纳海姆,希望其坚定地促使芬兰站在自己一边,他甚至还授予了曼纳海姆的爱将海因利西斯骑士十字勋章,但这些都是多余的,作为爱国者的曼纳海姆更为关心的是芬兰的命运而不是维持与希特勒的友谊。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 曼纳海姆就私下断言德国必败。尽管他仇视共产主义,外交上一贯亲近德国,但芬兰的利益对他来讲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他开始试探与苏联修好,同时他也知道单独与苏联媾和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因为芬兰北部还驻扎着大量德军,但他明白芬兰不能再继续与轴心国为伍了。 所以在曼纳海姆当上芬兰总统后,立即着手与苏联秘密和谈,不久后他指挥芬军成功地驱逐了盘踞在芬兰德国军队。1946年,由于大国的压力,为了祖国芬兰的利益,高龄的曼纳海姆元帅毅然离开他毕生热爱的祖国,流亡瑞士。1951年病逝于瑞士洛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在整个二战中,芬兰在夺回昔日被俄国侵占的土地后就不再前进,而且继续寻求外部大国的支持,可惜英国和美国为了联合苏联的目的,都没有积极响应

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意识到只有让俄国感受到侵略芬兰的代价,为此,在1944的夏季攻势中,挫败了苏联人的进攻。  

    反击的胜利给芬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斯大林此时急需抽调大量兵力最终击败德国。1944年7月中旬,苏联通过斯德哥尔摩告诉芬兰,愿意进行和谈

1945年1月22日,海因里希斯将军和恩克尔将军同苏联代表日丹诺夫和亚历山德罗夫海军上将商定了防务联盟条约的意见草稿。这个草约依据当时苏联同自由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签订的合作条约文本,对涉及芬兰内政的一些条款做了修改和限制,后来成为1948年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基础。  
    根据停战协定,苏联还要求芬兰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但是却没有明确界定“战犯”的定义。苏联提出了61人的名单,其中包括前总统赖提、两位前任总理、4个前内阁部长和战时芬兰驻德国公使,这8个人被苏联定为“战争祸首”,此外还有海因里希斯和恩克尔两名将军。这些人于1946年2月被由苏联强令成立的芬兰特别法庭判处2到10年不等的徒刑,赖提被判处1O年徒刑。为了向苏联表示无言的抗议,在每项判决中,赞成和反对的法官都是8:7。这些被告大约都服过了各自刑期的一半。审判和课刑不仅没有损害他们的声誉,反而提高了他们的威望,增加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至于曼纳海姆本人,苏联没有把他列入战犯名单,克里姆林宫十分清楚他在冬战前的态度和在续战中的政策。曼纳海姆元帅由于胃病严重发作,于1946年辞去总统一职,前往斯德哥尔摩做了胃溃疡切除手术,1951年1月28日因胃溃疡再度发作而去世。  
    

在“冬战”和“续战”中,除了在道义和心理方面俄国人不是芬兰人民的对手外,苏联和芬兰的势力是那么悬殊,但尽管存在如此巨大的困难,芬兰人民却打得那么久、那么好,使他们的国家没有被占领,而且有可能以条约来获得和平,而不是在征服者的铁蹄下被迫接受充当卫星国或“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此外,也有史学家认为,昔日斯大林作为民族人民委员,曾促成了芬兰从俄罗斯帝国的独立,他对这个他一手促成的国家带有某种特殊的情感,因此,对芬兰网开一面


1947年2月10日,苏联等盟国与芬兰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除确认1940年《芬苏和约》的一切规定外,芬兰又将贝柴摩省归还苏联;把波卡拉半岛租让苏联50年;赔款3亿美元。芬苏两次战争中,苏联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千米。


按照条约,芬兰不得加入北约或华约,成为了和奥地利一样的中立国


而且苏联在战后,要求芬兰提供大量工业制成品,如塑料、钢材、轻工业产品等,而且毛子对质量吹毛求疵,在某种程度上迫使芬兰工业水准的提升

诺基亚也是受益者之一


上述内容可以去看《战争史研究》中的现代芬兰一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18
1947
年2月10日,苏联等盟国与芬兰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除确认1940年《芬苏和约》的一切规定外,芬兰又将贝柴摩省归还苏联;把波卡拉半岛租让苏
联50年;赔款3亿美元。芬苏两次战争中,苏联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千米,所以盟国没有制裁
芬兰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二战结束以后,芬兰也趁机复了国,但是有一些地方就被苏联占领了,他要回来了一些德国占领他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