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带有说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古代题目中带"铭"和"说"的文言文

1、《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2、《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已故好友柳宗元所创作的的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讲述了柳宗元的家世、为人、政绩等,包括了世系、卒葬、子嗣等墓志铭应该有的内容。

通过对柳宗元的生平事迹的综合概述,作者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对柳宗元受排挤、长期遭贬、穷困潦倒的经历给予深切的同情,对柳宗元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5、《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含有"说"字的 古文

含有"说"字的 古文

检举|12 分钟前 提问者悬赏:5分 | Sun老孙Sun | 分类:小说 | 浏览3次

最好是可以表达说字深层含义 古语 诗句 或是佛语

知道鼓励您使用附件功能解决当前问题

上传有效附件后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提问者悬赏5(财富值+经验值)

未上传有效附件但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财富值+经验值) +提问者悬赏5(财富值+经验值)

我来帮他解答

加粗

飘红

符号

编号

排版

图片

附件

地图

3. 含有说字的古诗词,古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作者: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作者: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4. 求十篇文言文题目 并带上答案

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鱼也(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l、(1)固然(2)本来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认为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

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二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给加括号字的解释选择正确的一个,填入括号中(因)夺而食之(因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同"悦",劝说)(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译句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谒者的理解是_______.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于是 吃 劝说 所以 2.翻译句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 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谒者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可以吃吗?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可以给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 杀了中射之士 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 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 影响自己的威严三《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四《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五《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解释:①为 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七《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