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作文指导课点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 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点评+仿写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 *** 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

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

2. 收集作文中动作描写的片段 200字左右~ 最好有点评(没有也可以)

抓住典型性的动作,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段精彩的动作描写。

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来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

“跳出”、“匍匐前进”、“跳进”、“躲在”、“爬到”、“猛地站起来”、“塞进”“使劲地顶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使一个活生生的爆破英雄跃然纸上了。读者仿佛不但看到了爆破的惊险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决战胜敌人的英雄人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看她很吃力,心里就涌出一阵酸味。我马上捧上一杯热茶给妈妈喝,并叫了一声“好妈妈”。看了看妈妈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赶紧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把我抱得紧紧的。望着妈妈那熟悉的脸,我也会心地笑了。——顾意琴《好妈妈》

“涌出”、“ 捧上”、“ 赶紧扑到”、“ 抱得紧紧”、“ 会心地笑”,朴实无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传达出无限的爱。

3. 人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片断,外加简短点评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 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动作描写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5. 动作描写的句子还要写点评

描写人物动作的经典句子

1、她握住我的手,下下打量一番,轻轻叹了口气。

2、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3、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 *** 蹲儿。

4、蔺相如退后几步,双手捧着璧,靠着柱子站定。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6. 摘抄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并写点评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 *** 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3,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 相称。

4、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5、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只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动。

6,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适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7,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7. 作文指导课例

[作文指导课例]作文指导课例 ( ) 作文:童年趣事 姓名:郭玉花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邮编:261021 联系电话:0536-8325089 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班级:六年级一班 教学时间:2006年10月 一、教学与评价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作文(童年趣事)习作指导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描写,作文指导课例。

能力目标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能围绕事情的核心选择材料。

2.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能力发展 重点和难点突破 1.能围绕事情的核心选择材料。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前情况分析 学生开始注意围绕中心选材,从自然的开头、结尾向多样化的开头、结尾发展。

但仍有学生所选的材料会偏离中心或与中心关系不密切,所写的内容不够具体。 教学评价设计要点 1.“赞赏—建议”式评语。

2.高年级写作形成性专项评价工具。 3.了解学生的作文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师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学与教的措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写话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与课题成果及评 价工具的结合点 评价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评价 活动 搜集材料:童年趣事 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自评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过程评价活动 步骤1 导入新课 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评价 激发兴趣 步骤2 审题 明确写作要求 教师评价 明确习作要求 步骤3 启发、引导学生选材 愿意表达与交流 学生互评 提高选材能力 步骤4 写法指导 把内容写具体 师生互评 提高习作能力 步骤5 学生练习写作 写出真情实感 提高习作能力 步骤6 评价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给他人欣赏,乐于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 多元评价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步骤7 总结 总结表达方法 师生互评 巩固对写法的认识 课后评价活动 作文:童年趣事 乐于接受他人提出的建议 “赞赏—建议”式评语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实录 童年趣事 (环节一)导入 师:人们都说:“童年是金色的。”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童年是美好的。

生:童年是非常愉快的。 生:童年是快乐的。

生:童年是非常快乐值得回忆的。 生:童年是非常珍贵的。

师:说得真好!是啊,童年就像一个万宝囊,装满了大家快乐、幸福和有趣的回忆。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呢?看,那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大家了!好,这节课大家就来写一写你的童年趣事,(师板书课题)看看谁的经历最有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环节二)审题 1.明确选材范围。

师:读了课题,谁能告诉大家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要求? 生:选材要非常有趣。 师:这个同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最最重要的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圈出“趣”字) 生:选的材料要快乐,要具有真情实感。 师:哦,要具有真情实感,对,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生:要选择在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师:说的非常好!(老师用粉笔在“童年”下画上曲线) 师:同学们审题审得特别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的重点。

也就是说这篇作文最最主要的就是写出童年发生的事情的—— 生:有趣。 2.明确写作要求。

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写作要求。(出示) 生齐读: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写完后认真修改。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篇作文写好呢?老师发现,我们要做好最重要的两点:一、选好材;二、把内容写具体。我们先来选材。

(同时板书) (环节三)启发、引导学生选材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回忆一下,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说给同桌听,比比看谁的童年最有趣。 (学生同桌互说)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说得眉飞色舞,谁想说给大家听,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生: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我去我姥姥家玩,我妈妈和我姥姥在谈话,我觉得很无聊,于是我就去找我的小朋友玩。

我们在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藏到了他们家大院的铁门后面,因为那个铁门有一道缝,我看见了她的鞋,于是就把她抓了出来。还有一个同学藏到了床底下,因为床单没有铺到地上,于是我又把她抓了出来。

最好玩的是有一个同学藏到了她家的床上的被子里边,然后我最终还是没能把她找出来。 师:这个同学说的是捉迷藏的事。

你觉得她说得有没有趣,为什么? 生:她说得不是很有趣,因为她说得不是很生动,不能打动我们。 师:哦,语言不够生动是吗?那你觉得怎么样语言就能生动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考虑着,待会儿我们学习写法的时候你可要好好听了。

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童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我小时侯还没有搬家的时候,在我家的院子门前有一条小河,有一次下雨,河中有许多小青蛙小蝌蚪之类的,水涨了起来,把小蝌蚪小青蛙它们冲了上来,然后我就用一个小冰激凌盒把小青蛙装在小冰激凌盒里再放到河里去放生,然后我看到它们快乐地在河里游来游去。

师: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说的这件事情有趣吗? 生:我认为是很有趣的,因为他很热爱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