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论文参考范例?

如题所述

论文题目:好莱坞电影中非客观的影像身体造型刻画
关键词: 好莱坞;影像造型;电影美术
摘要: 好莱坞以“奇幻、战斗、未来”等为叙事主题的高概念电影中经常加入造型形态各异的“类人”角色,创作者将影片人物形象与野兽结合,与机械合作,或在真实人物的基础上对其造型或功能进行加工再升级构建后人类造型。笔者认为,它们虽奇特且充满异能,但仍然是在结合叙事背景的基础上,以真实物品或生物为灵感原型,对动植物角色、金属机甲与赛博人物等造型进行丰富的细致刻画,成为符合艺术真实的创意性设计。而诸如此类的在银幕虚拟世界中几乎毫无违和感地插入非现实性类人造型,成为了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并值得国内美术设计参考的造型创作方式。
文章引用:李泽锦, 王丽君. 好莱坞电影中非客观的影像身体造型刻画[J]. 艺术研究快报, 2023, 12(2): 65-68.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3.122011
1. 奇幻特异的动植物角色
美国作为兽迷文化的发源地,在好莱坞电影中更是创作了众多精妙绝伦的猛兽影像身体造型,此类怪兽电影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坍塌的高楼大厦与猛烈的自然灾害往往是其银幕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金刚”系列的影片起源于1933年,最初由于技术局限性,金刚只是一只具有夸张体型特征的大猩猩,立体性并不强。而《金刚》与《金刚:骷髅岛》(Kong: Skull Island, 2017)因为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金刚皮肤肌理与毛发形态的质感也不断完善、全面升级,几乎每一部《金刚》的问世都象征着电影数字制作技术的革新,在影像的架空世界里给观众不断带来怪兽角色的真实性视觉体验感。金刚与怪物“哥斯拉”同属一个宇宙观,《哥拉斯大战金刚》(Godzilla vs Kong, 2021)中还将两者同时放在了银幕上。“哥斯拉”诞生于1954年,是日本电影史上最悠久的怪兽角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典型的视觉符号之一。其名字来源于日语Gorira (大猩猩)的“Go”与Kujira (鲸鱼)的“jira”,表明了哥斯拉具有大猩猩般的破坏力与鲸鱼般的海洋生存能力 [1] 。哥斯拉是原始生态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生物族群水陆两栖,集合了众多恐龙特征,剑龙的背鳍、禽龙的四肢、暴龙的躯干以及鳄鱼的皮肤。它们将放射物作为食品源,象征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好莱坞制作发行的《哥斯拉》(Godzilla, 2014)中的“传奇哥斯拉”为例,影片中用直立行走的怪物形象代替了之前受恐龙外观影响的哥斯拉角色造型,起初只有50米的身高也进化到了100米,细节刻画更加逼真。《哥斯拉》中还出现了反派怪兽穆托,它们是好莱坞哥斯拉系列电影中的第一个原创怪兽,穆托相比哥斯拉体格稍小,长臂末端生长着形似倒钩的巨爪用来抓取“战利品”,凭借一双蝙蝠一样的翅膀在城市空间中肆意横行,是恐怖邪恶的破坏者。到了《哥斯拉2:怪兽之王》(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 2019),更是出现了魔斯拉、拉顿等更多的怪兽,其中还包括一只三头的巨兽——基多拉。整个金刚与哥斯拉系列的影片以灾难性的场景空间建构模式,凸显了各个庞大体格造型的怪兽对万物的摧毁程度以及超强的战斗力。而金刚与哥斯拉作为多次出现在好莱坞银幕空间中的怪兽角色,也逐渐成为一个代表政治、文化、生态等现实特征的视觉符号。
除去以现实生物为原型进行杂糅改造后的巨型猛兽外,好莱坞电影中也缔造了众多小型与高大威猛的虚拟奇幻生物。《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2016)、《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Fantastic Beasts: The Secrets of Dumbledore, 2022)中的各类魔法动物,从陆地爬行的哺乳动物到空中飞行的昆虫,形态各异。比如娇小可爱、酷似植物的护树罗锅,形似鸭嘴兽、毛茸玩具般的嗅嗅,以及结合了蝴蝶与翼龙形象的蓝绿色俯冲怪“蜷翼魔”等等。而《爱与怪物》(Love and Monsters, 2020)中的奇幻生物则是末日世界中的恐怖怪物,它们分别是巨型蜗牛、蜈蚣塞壬、沙虫皇后、地狱蟹等,其中巨型蜗牛被制作成了熔岩流动效果,眼睛还参考了鸡的眼睛,蜈蚣塞壬则增加了更多附属肢体。
2. 金属机甲的理性建构
早在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就曾出现了以智能机器为主体的可交互型超级电脑——哈尔9000,其外观为一个闪烁红光的圆形摄像头,库布里克将其作为智能角色,讨论了机器是否会具有自主意识与情感的理性问题。《环太平洋》(Pacific Rim, 2013)的主机甲之一“暴风赤红机甲猎人”的独眼灵感来源正是哈尔9000,其红白颜色相间的狮子造型还强调了中国底蕴。暴风赤红是拥有两个右手的“三臂机甲”,配合左臂的大口径火力炮,具有超强的战斗力,成功保卫了香港。而俄罗斯地区的“切尔诺·阿尔法”机甲则顺应其国家文化特点,强调重型外观与战斗力。到了第二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Pacific Rim: Uprising)则对之前的巨型金属机甲造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影片参考日本亚文化和中国功夫的概念,设计出了蓝色的领袖机甲“复仇流浪者”、橘红色的“军刀雅典娜”、褐色的“凤凰游击士”、红白相间的“英勇保卫者”等高大威猛的新型机甲 [2] 。比起第一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的机甲战队形象更加多元化,武器也更加先进,每个机甲都由各不相同的重型金属壳造型与高能武器组合而成,内部空间则加入“悬浮显示屏”进行升级建造,更加方便了驾驶员们的合作战斗。比如其中的“凤凰游击士”是六代战队中唯一的五代机甲,也是唯一的三人驾驶机,具有远程作战与近处攻击的双重功能。在外观上,其胸部位置装有一座巨大的炮台,能供驾驶员滑落至驾驶舱来操控四门电磁轨道炮,而腰间的滑轨恰巧能够实现轨道炮的前后旋转,增加了凤凰游击士作战的灵活性,左臂的机炮与钉刺拳套则在被摧毁后替换成了“救赎者泰坦”的M19-晨星锤,更加适合远距离攻击。这些内部空间与外部造型全部因循作战功能而理性设置的正派机甲,在各位英雄驾驶员们的带领下与反派机甲、怪兽之间展开了巅峰对抗,壮观的火拼场面令人眼花缭乱、热血沸腾。
相比之下,《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塔斯”则在理性造型架构的基础上增添了“爱”的色彩,笨重的机械外形下,有两只用来行走与滑水的方柱。塔斯能够听从人类的指示与安排,并陪伴库珀与布兰德等人共同执行了任务,以虫洞、平行时空和五维等超现实概念为叙事中心,展开了一段拯救世界之旅。同样的,《芬奇》(Finch, 2021)创造的一个用来喂养、陪伴宠物狗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杰夫”,也充满了温情与爱意,虽然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但是它却有着自己的交流模式。杰夫的外观造型是类似人类骨骼的机械结构,可爱的红色头部被芬奇“灌入”了知识,有能够用来劳动与工作的机器手,胸部构造也是为了开宠物狗的罐头专门设计而成。它不断成长,逐渐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陪伴芬奇直到生命的尽头,并跟随宠物狗完成了芬奇的遗愿。
3. 赛博人物的智能想象
“赛博格”即单词“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有机体”(organism)开头字母的合成词“cyborg”,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曼弗雷德·克莱恩斯和临床心理学家内森·克劳恩首次提出,起初的意思是将药物等科学技术运用于人体从而丰富生物性能,之后发展成为了人与机械、智能等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概念 [3] 。赛博格模糊了人类与机器的边界,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它将智能系统悄无声息地植入人体,或将机械造型搭建在人体外部,创造出了银幕空间中的智能想象造型。比如《她》(Her, 2013)以赛博格女性萨曼莎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一段她与男主西奥多的奇幻爱情故事。影片将人工智能接入萨曼莎,利用这个隐形机械体,探讨了未来世界人类与科技的共存问题。同样的,《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K的女朋友乔伊也是将智能属性隐身在了人形外观下,她能够被遥控器指挥从投射进三维空间,具有人类的真实情感,其人物造型形象的全息投影广告播放在科幻的高楼大厦上,构成蓝紫色的赛博朋克空间,更是将观者带入了一个浪漫又神秘的异域人工智能世界。而《阿丽塔:战斗天使》(Alita: Battle Angel, 2019)则是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人类外观差异较大的赛博形象,利用真人面部采集技术制作的阿丽塔头部具有肉眼可见性的虚拟感,酷似一个大眼睛的“芭比娃娃”角色。身体部分则是通过CG技术将机械作为其某些部位的义体,改造阿丽塔的能力,提高其行动效益。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2021)则是将仿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与智能计算机联通虚拟网络世界,影片延续了该系列第一部《黑客帝国》的世界观,以丰富的想象力架构了一个充满程序代码的叙事背景,将母体环境与未来世界不断地进行空间转换,形成了充满哲理的虚幻空间,论述了关于后人类世界人机共存的伦理问题。影片中母体环境的人员培育基地犹如一个充满培养液的巨大漩涡,每个“婴儿”个体都生活在玻璃器皿空间中,被安装以数据线和转换头等科技装置,被动等待机器的选择。在《黑客帝国》中,当男主人公尼奥被从这个培养基地选出,第一次进入母体的虚拟程序时出现的位图式排列空间造型,由无数个相同的图像复制粘贴而成,充分体现了母体对个体的操控以及个体对母体的附属。而非现实的网络空间中则多次出现了由数字组成的线路式造型设计以及比武的空间环境,这种绿色线条状造型构成的虚拟空间以及武术、禅宗等东方视觉元素的融入直观地展现了数字科技与人文哲理的主题 [4] 。另外,影片中还出现了好莱坞影史上被称为“子弹时间”的名场面,特效团队架设了呈圆弧形的120台摄像机分别间隔一秒依次拍摄,最后用光流法概念制作,为摄制的人物图像加入淡入与淡出等镜头转换效果,最终呈现出了这一精妙的画面设计。
4. 结论
纵观当代好莱坞高概念电影,摄制团队凭借其审美的预见性、技术的领先性、思想的前瞻性,以脱离现实的语义,在银幕空间中创造了不尽相同的非客观身体造型,描绘了非人类与后人类图景。从古代到未来,从地球到宇宙,从魔幻怪物到科幻机甲,再到智能赛博人物,好莱坞的高概念影片以一种对自然与社会的考量,将道德、文明、历史、发展等赋予这些非现实性的具象“物”,以不断精细的造物做工与创作思绪,成全了不同生命体造型的刻画,满足了观众们的猎奇心理,带来无数商业上的收益。高概念电影同时展现出了数字技术的反身性,即一种后数字美学。观众既能看见生物角色、金属机甲与赛博人物等奇观,又能看到数字技术的痕迹。这种在“看见”影像与“看穿”影像之间不断摇摆的幻象机制,构成了后数字时代的电影吸引力 [5] 。
参考文献
[1] 杨笑. 恐龙、核与战后亚太政治的幽灵: 以两部《哥斯拉》电影为例[J]. 文艺争鸣, 2021(1): 204-208.
[2] 程瑶. 专访《环太平洋: 雷霆再起》导演和主演机甲取材中国功夫[J]. 电影, 2018(4): 76-79.
[3] 李岩, 常彬. 哈拉维赛博格视域下电影《她》之女性观[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 32(3): 50-58+158.
[4] 杨志伟. 科幻电影空间造型表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5] 范虹, 罗婧婷. 后数字时代的“数字-影像”与“电影吸引力”研究[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2(4): 56-6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8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光与影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胶片就是通过多次的曝光,通过显影液、定影液把光影储存在胶片上,这只是对光影的初级运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色彩、声音等在电影的运用,人们却慢慢的忽视了光与影的作用。普通的观众一般观看影片时,不会关注到电影中光与影,理解光影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影片。

  一、光影具有帮助叙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们一般不难发现在电影中出现这样的画面,像表现阴暗、恐怖、的情节,来表现紧张的心态,而且恐怖的节奏越开越快,心脏随着光与影衬托出来的画面节奏跌宕起伏,一直到影片的结尾。一般表现这样的画面运用黑色冷光 的光影环境,来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还有一般运用阴影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像树的阴影的变化,人影的位置的变化等都能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在《疯狂原始人》为了逃避地质灾害,盖带领着瓜哥一家去寻找盖所说的避难的地方,每当盖提到这个地方,在画面中这个地方发出强烈的散射光,吸引着人们,推动故事主线的发展。

  二、光影能够塑造人物的形象

  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影的黑白时期,光与影的应用非常的明显,在我国建国早期的黑白电影时期,表现汉奸或者日本人的丑陋面目时,除了特写的低角度镜头外,还需要顶光或低光来强化面部的轮廓,来突现出他们狰狞的面孔。在表现正气、刚正不阿的形象时,运用低光和正面光。在影片《英雄虎胆》中土匪在烧杀山下的村民时,土匪表现出的面目表情,在低光的照射下,闲的能加的狰狞。

  三、光影能够制造悬念

  在一部电影中悬念的设定,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故事的结构的预设、摄影机镜头的安排、道具等等都能制造悬念。而且光与影也能够很好的变现悬念,这也是一些导演非常注重的表现运用的手段之一。但光与影的运用需要心理学的应用,使光与影在观影人的内心产生共鸣。像【德国】于果?明斯特伯格提出的关于注意力、记忆、想象的情感等,在论证中进一步精细地处理主题的认知问题。明斯特伯格为不同的心理元素找到了对应的电影形式,这是电影处理时间和内心经验的方式等等。这些所表达的理论需要和人们大致同一认同的心理认知。在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画面多次出现湖对面一闪一闪灯的光影。让人思索,制造悬念。

  四、光影能够营造不同的环境

  在人工光与自然光的配合下,它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情调,传达不用的心情,比如能够传递温馨、悲伤、恐怖、浪漫、的环境。导演或者制片人能够运用光影表达出影片当时环境想要表达出的思想。观众一看画面的环境,就知道给人的感觉,就能够大概知道要表达的情感色彩,或者能够在内心心中形成接下来可能要发出的事情。给自己一个预期。在这里就不在多说通过光的角度、光的型别以及灯光的运用等等,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夏洛特的烦恼》中,夏洛做梦回到高中时代的场景,在画面中以黄色为底调,然后在教室外打进柔光,然后在通过光的散射使教室变成一个温馨、憧憬的环境。

  五、光与影能够揭示人物多样的心理

  光也可以在电影中发挥它的表现非物资世界的那种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在心里的表达,光影的运用能够表达出影视人物的心里。在认识人物的心里就必须运用电影心理学的研究。用阴暗的光,闪烁的影来表现人物内心飘忽不定、丑恶、阴险、等心里,来丑画人物的一面。应用强光或者柔光,无影的画面来表现出纯洁、崇拜的心理,美化人物。当然,我说的是约定俗成的,大众一般认定的情况。也有特殊的情况下,非常规的运用也是有的,光影的运用也是可以多变的,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光影展示不同的心理。在影片《夜访吸血鬼》中,汤姆?克鲁斯?布拉德走在晚上的的马路上,路边的几盏路灯在雾的遮盖下时隐时现,表现出汤姆?克鲁斯?布拉德对当时自己的迷失,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

  六、光影能够美化画面,产生诗意化

  现在无论是摄像还是照像,对画面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虽然长焦距加特写镜头能够虚化背景,突出被射主题。但是如果没有光参与下,拍摄的画面只是将原有的画面拍摄下来,只是有其型,而没其神。但是加上光影之后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就会感觉画面有了灵性一般。长镜头产生的朦胧感再加上光的促进作用,使我们在朦胧的画面下产生无限的遐想,产生诗意化。在《猩球崛起》中,在影片的最后凯撒打败了科巴,各种被破坏的景象,让人感觉非常的杂乱。但是在黄色的光线在窗外照射进来,画面顿时让人感觉是那么的静谧、和谐,产生向往和平美好的诗意化。

  “视觉戏剧的奥妙和伟大就在于运用光的无限变化来表现整个生活,包括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意愿冲突和胜利,它只把人和物体当做光的具体形态来理解并且根据剧情的主导思想来和谐地安排它们”。借用卡努杜的话来说:“戏剧对光如此的重视,对我们来说具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我们应当重视光与影的作用,让光影在电影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价值。

  <<<下页带来更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