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多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当时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高耸的太行山。到了距今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太行山再次抬升,东部地区继续下陷。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黄河、海河、滦河等水系每年携带大量泥沙,自西向东冲刷和堆积到东部低洼地区,逐渐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这片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的黄淮平原和北面的海河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这个地区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在1500到5000米左右。平原上有很多低洼地和湖沼,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的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等水系的冲刷和堆积,华北平原的面积不断向东延伸扩大。
华北平原的地质构造特征是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了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和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了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了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历史时期黄河频繁迁徙,北至天津、南及苏北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黄河冲积扇上还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水资源方面,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和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