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详细解释"文献"一词,它在GB/T4894-1985中定义为记录知识的载体。文献的基本含义包括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以及专指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在古代,文献最初是指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历史贤人的见闻,如《论语·八佾》中的描述。宋代的《文献通考》将文献细化为叙事的"文",即经史会要,和论事的"献",即臣僚奏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定义扩展,不仅包括书籍,还包括古迹、古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将其定义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在人类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获取知识的媒介,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知识水平,并推动社会进步。科学研究依赖文献,如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就是建立在大量古代科技文献基础之上。古典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传承和创新,如《本草纲目》的编纂。


文献的分类方式多样,按载体有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按出版形式及内容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和特种文献。科学研究、社会发展中,文献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确认优先权、衡量研究效率、促进研究的重要因素。


文献增长随文化科技发展而加速,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增长模式,如指数增长、线性增长等。研究文献增长有助于理解文献系统的动态规律,为图书馆管理和情报服务提供依据,同时能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趋势。




扩展资料

《文献》是国家图书馆主办、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术性刊物。主要披露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公私典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包括珍本秘籍,罕见抄本,异本,名人佚稿、序跋、信札、墨迹,稀见方志、舆图、谱牒、档案、文告、甲骨金石、彝器铭文、汉简、敦煌遗卷、佛道藏经、少数民族文献等),并发表研究论文(着重发表古典文学、史学、古文献学及训诂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