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镫法古“镫”字解读

如题所述

在古代文献中,"镫"字的起源和含义有着丰富的解读。据《说文·金部》记载,"锭,镫也。从金定声。"这里的"锭"字与"镫"字同源,且以金属为象征,暗示其早期可能与饮食器皿有关,如古时的豆类盛器,因其形状类似,故得名"镫"。《集韵·登韵》进一步解释,"镫,锭也。锭中置烛,故曰镫。"这就明确了"镫"字的用途,即放置烛火的器具,后来逐渐发展为马鞍两侧的踏足装置,如南齐书张敬儿传中提到的马镫,是骑马者用来稳定脚部的重要配件。


《正字通·金部》中提到"镫,亦作灯,俗作灯。"这表明"镫"字在民间使用时,有时也被写作"灯",与照明工具相关。《辞源》中对"镫"字的解释更为详尽,不仅详细描述了其作为饮食器皿的形态,还记录了其作为马鞍踏足的专用名称,如三国魏刘公干诗中的"明灯熺炎光",以及张敬儿与刘攘兵之间的马镫传递信息的典故。


"拨"字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主要涉及动词,一是指用手或工具推动,如"拨门",二是指改变方向,如"拨马头"。这两个含义在古代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体现了汉字的多功能性。




扩展资料

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拨灯芯的。"拨镫法"是古代书法理论中关于书写技巧的一种方法,现今对它的解读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古今书学论著大多把"拨镫法"视为执笔法,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以及书法运笔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拨镫法是用笔之法,是执笔与运笔之综合,此法首先是执笔法,然后是在此前提下的运笔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