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导演——克斯利托弗·诺兰

如题所述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诺兰到今年为止也不过刚到五十岁,总共也不过拍了11部电影,但是他执导的作品中已然在IMDB TOP50中占据了5个席位。与此同时,11部影片中8部入围全球最佳影片TOP250,这在导演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同时,这又引申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被贴上“专业”的标签,那一定是曲高和寡的。即大众所喜欢的,必定是专业所抨击的。这点从诺兰身上可以佐证,进入IMDB TOP50的5部影片中,除了《黑暗骑士》的84分以外,其余4部都未高于80,而Metascore评分高达94的《敦刻尔克》,IMDB评分“仅为”7.9分。

这和某些传奇影片的地位有点像,例如《2001:太空漫游》,例如《罗生门》,都是影史不可逾越的高峰,但似乎不是所有观众都对其“感冒”。

克里斯托弗•诺兰之所以成为好莱坞如日中天的重量级导演,不在于他以英国人的身份纵横于美国影坛的特立独行,也不仅仅在于其电影 叙事方面的独树一帜,而在于他对好莱坞科幻类型电影的巨大贡献。

与其说诺兰沿着科幻类型片的前辈们如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等专注于科幻电影技术层面开拓与创新的道路行走,毋宁说他继承了新好莱坞导演们的衣钵——沿着斯坦利•库布里克、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导演所沿袭的科幻之路不断求索。

2014年《星际穿越》上映,诺兰让本片在根植于科学依据的同时,也更深入的探索更多的科学可能性,影片中充满了黑洞理论、冲动概念、量子物理学、多维宇宙空间等这类只有在百科全书中才能了解的词汇。《星际穿越》讲述了在世界末日来临前夕,一组宇航员肩负着为人类寻找新生存场所故事。诺兰曾评价“他不是动作片,也不是惊悚片。”

有关于诺兰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他的拥趸者将他捧上神坛,粉丝过度的追捧同时又反噬了他。可以说,诺兰最大的争议在于他的粉丝,一群自以为看过很多电影的人,过度吹捧诺兰;引发了另一波觉得不服的人,过度贬低诺兰。

观影是种很私人的东西,每个人对于影片的评价标准、角度都不一样,可以通过评分筛选烂片,但是没必要随波逐流,你认为它不错,它就是不错。毕竟评分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筛选的便捷通道,而非捆绑我们的个人体验,主次颠倒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抛开粉丝主观的情绪来说,诺兰的确是仍在拍片的导演中把戏剧化叙事和视觉奇观结合的最成功的导演。

电影经常被隐喻成梦。在好莱坞这个梦工厂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当之无愧“造梦者”这一称号。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 时,商业上的成功也是不可忽视的。

出生于1970年的诺兰所处的正是电影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他格外的仰慕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浓郁的氛围使诺兰过早的接触到了电影,并抢先一步踏入了赛道。

克里斯托弗·诺兰七岁就用父亲的超8mm摄像机拍摄玩具兵;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拍摄训练的他,20 岁便在学校社团和同学共同拍摄了《塔兰特拉》(Tarantella,1989)、《盗窃》(Larceny, 1996)、《 蚁 岭》(Doodlebug,1997) 等多部影片。

1998年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问世,为诺兰往后的电影创作之路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记忆碎片》等片奠定了诺兰的强烈的个人风格:碎片化、非线性叙事及其独特的冷峻影像风格。

2005年的《蝙蝠侠之开战时刻》真正开启了诺兰在好莱玛的电影事业。2008 年,诺兰再次拍摄蝙蝠侠续集——《蝙蝠侠之黑暗骑士》,这是一部真正奠定诺兰在好莱坞商业地位的电影,2006 年的《致命魔术》是对电影科幻色彩方面的触碰, 2010年的《盗梦空间》则是一部发生在现实世界的货真价实的科幻影片。

脑洞大开的幻想世界,特立独行影像及叙事风格,是诺兰给电影世界的贡献和电影观众的宝藏。

诺兰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在英国传统小说之中非线性化结构的叙事方式早已出现,对十分喜爱文学的诺兰来说,小说似乎微妙地影响着他的电影拍摄手法。巴赞曾说,在表现手法上,“电影似乎比小说落后50 年”。

诺兰最早使用这种非线性叙事的拍摄手法,是在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影片《追随》当中。在《追随》的基础之上,诺兰利用黑白与彩色影像的穿插讲述了一个新奇且惊悚的故事——《记忆碎片》诺兰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将原有的情节打破并重新组合,构成了本片片段化的叙事形式。

诺兰很好地在《记忆碎片》中使用了非线性的手法,碎片化的片段就像展现着男主谢尔比失忆的精神状态。他把两个时空画面完美地的结合在一起,就像将一条原本是直线的影片,头尾对折。

弗洛伊德精神哲学理论的忠实信徒

我们在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中可以看出他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哲学的影响。在影片中着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并以此为开始,成就了他自己独有的电影风格。
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影像呈现。

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人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简单地来说“本我”就是人一出生所具带的原始本能;“自我”则是使得本能现实化、理性化,要按照现实主义走;“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要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

电影《盗梦空间》中是最多出现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 这一概念。在影片中,我们会听到很多遍 “防御机制”这个词,而它则是隐藏在“本我”里的潜意识。当进入第一层梦境时, 因为齐藤忽略了曾受到过防盗梦训练的背景,出现了许多追杀他们的潜意识的影子, 那就是费希尔藏在“本我”里的“防御机制”。

因为这一点使得齐藤受了伤,使得他们整体陷入被动之中。“超我”则在影片中很明显的表现在柯布的身上,柯布一直愧疚他使得他的妻子沉溺于梦境中的爱情而分不清现实死亡的事情,柯布只能愧疚的逃亡,对儿女的爱也要隐藏,但在梦境中总会出现梅尔的身影。

《记忆碎片》中莱尼因妻子遇害自己受伤,导致只能保存住短暂记忆,但本我在其发挥力量,使得主人公开始了为妻子复仇的道路。他依靠照片与身上的纹身去追查凶手,失去记忆后的莱尼,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占据了明显的上风控制力自我与超我,此时的主人公一切行动都是以报仇为目的而进行的。

但当他恢复短暂记忆是,当他发现达德被伤时,对娜塔莉亚的质问,则为自我的一种表现。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这一角色,则是对本我形象的完美诠释。一切的行为都已自身欲望为目标,完全不受法律或是道德约束。而蝙蝠侠则为三种人格之中的超我,象征着正义,以反对邪恶势力为行动的目标准则。

布鲁斯本人则是自我形象的体现,他在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又不断压制内心的情感欲望,如同现实社会中的你我一般,凡事均是在通过理性思考后再做出行动。

结语

诺兰的电影以灵魂穿透、心理深度和非正统的叙事方式而闻名。《追随》和《记忆碎片》都有非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记忆碎片》因其在倒向的时间中以章节形式展开而备受关注。《盗梦空间》的故事是存在于其他故事中的,因为角色们探索了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梦境,并在其中植入想法,改变潜意识。

诺兰的作品大多集中在男主角身上,由此被人打趣说道:他太会拍男人了。他的影片中男主会在试图应对当今复杂挑战的同时,正视自己的过去。在他的电影中,女性被描绘成盟友、英雄或浪漫对象,其中一些人也成了牺牲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5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

诺兰到今年为止也不过刚到五十岁,总共也不过拍了11部电影,但是他执导的作品中已然在IMDB TOP50中占据了5个席位。与此同时,11部影片中8部入围全球最佳影片TOP250,这在导演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旦被贴上“专业”的标签,那一定是曲高和寡的。即大众所喜欢的,必定是专业所抨击的。

进入IMDB TOP50的5部影片中,除了《黑暗骑士》的84分以外,其余4部都未高于80,而Metascore评分高达94的《敦刻尔克》,IMDB评分“仅为”7.9分。

诺兰的电影以灵魂穿透、心理深度和非正统的叙事方式而闻名。《追随》和《记忆碎片》都有非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记忆碎片》因其在倒向的时间中以章节形式展开而备受关注。《盗梦空间》的故事是存在于其他故事中的,因为角色们探索了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梦境,并在其中植入想法,改变潜意识。

从电影角度来说,诺兰是非常特别的存在。诺兰是现在少数几个能够不按好莱坞大片俗套来拍电影的人,却又能把这些剑走偏锋的电影拍得比俗套大片还好看的导演。同时,他对于电影的执著追求到让人有时难以理解。例如本次疫情期间的新作《信条》,曾有人劝他线上播放,但他却坚持要在影院放。或许正是这份偏执与执着,造就了他无可复制的成功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