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指标生”和“自主招生”

如题所述

指标生和自主招生的区别是概念不同。

指标生是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而以指标的身份进入高中就读的考生则被称为指标生。而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享受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

指标生报考条件:

拟填报指标生志愿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符合正取生招生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②参加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③综合表现评定等级为B以上(含B)。

④须已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并已取得该校初三学年学籍。

自主招生报考条件:

(1)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既保护了各地报考院校的优秀考生,又不损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2)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投档线下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

(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高招公平性的影响:


考试招生改革时间表这项政策从出台、实施,一直备受争议,因为自主招生制度正变得不公平。从过往被自主招生录取的案例来看,他们很多是因为“特殊才能”被录取的。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许多家长把他们送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如面试能力的训练班、奥林匹克数学辅导班。很多家长为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花巨资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刻意培养自身的特殊才能。不难看出,贫富差距已经对高考招生制度公平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主招生制度“歧视”农村考生也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

2010年北京大学颁布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长推荐制”学校名单中,没有一所高中在农村地区。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对于教育公平的永久课题,国家和公民都应加强思考和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