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范闲斗诗会上为什么选择杜甫的《登高》?

如题所述

倘若说起2019年末优秀的电视剧的话,人们就不得不想到《庆余年》,这是一部风靡当下中国,令无数年轻人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的优秀作品,也给人们人的空闲生活带来了乐趣。

而认真看剧的人,往往会从中发现一些亮点, 比如有人就注意到范闲在斗诗会上的表现,而其所选择的作品,正是杜甫的《登高》。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范闲要选择这首诗,这首诗优秀之处在哪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

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江水清澈,上面有群鸥在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而长江更是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我面对这漫天的秋色心有所感,并因为常年漂泊在外而异常悲伤,暮年多病的我只能够独自登上高台。

我因为鬓发日益斑白而感慨人生艰难,并且因为困顿潦倒,而在病后停酒伤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当时的杜甫位于夔州,患有疾病,至交也相继去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之中。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却在此时争夺起底盘,而杜甫原本依附的势力因为严武的去世而土崩瓦解。失去依靠后的杜甫只好离开伤心地,并最终来到了夔州。



在这几年时光中,杜甫的生活非常贫困,并且身体也很不好,因此,有一天他登上白帝城附近的高台,百感交集,看到这萧瑟的秋色而产生了对身世飘零的感慨,并涌现出了对老病孤愁的悲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才能够写出《登高》这样的佳作。

宋朝著名文学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称赞此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二联不用故事,自然高妙。”。



《登高》一诗,前半部分写景,而后半部分抒情,并运用了许多不同的写法。在首联中,作者主要刻画眼前的风景,而次联则用于渲染秋天的悲伤气氛,令人很容易被带入情景之中。而在颈联中,作者则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在尾联中,作者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如此一来,一个忧人忧己忧国的形象便涌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当然就如同剧中的庄墨韩说的,范闲作为一个年轻少年,写出这样一首悲凉的诗,确实稍微有失违和,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回到过去,倒也算是合理。然而,不管怎么说,还是无法掩盖《登高》这首诗的优秀光芒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因为他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比较好记,所以选择了这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