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是什么

如题所述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形制主要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也有资料将凤首箜篌归于竖箜篌)。

它的音色如溪流般清柔,音域如江河般宽广。

在表演形式上看,箜篌也适用广泛,既可以独奏、重奏,也可以用作合奏、伴奏与协奏。

现如今,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我们仍可见到它的身影。

首先介绍“卧箜篌”。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卧箜篌的起源十分早。卧箜篌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而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与之相似的乐器。又据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由此可知,卧箜篌与琴瑟不同,其共鸣箱体上有似琵琶的通品装置。虽然从文字记载来看,卧箜篌在汉至隋唐的这段时间里十分流行(无论宫内还是民间),可惜至宋代后已经失传,但朝鲜与日本却得以继承。

卧箜篌

青瓷弹卧箜篌俑,三国时期。图片出自视觉中国

玄琴,高句丽族民族乐器,源自卧箜篌
“竖箜篌”其实起源于波斯,又名“胡箜篌”,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书音乐志》中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竖箜篌形制多样,有角形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之分。出自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有这样一段描述:“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臂之。”这里指的就是大型的竖箜篌。竖箜篌虽于明代后式微并逐渐失传,但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成功研制改良出现代箜篌,其中以雁柱双排弦箜篌最为著名。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箜篌其实是与古代竖箜篌多有不同,其实可以视为一种新乐器。
“凤首箜篌”有资料将其归于竖箜篌一类。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天竺》 即其乐焉。……乐器有凤首箜篌……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东晋时期由天竺传入,用于天竺乐。而至中唐时期又从今缅甸传入“缅甸竖琴”,用于骠国乐。这种箜篌为单排弦,明以后失传,清代留有“总稿机”图,八十年代中国试制成功单排弦转调凤首箜篌。在敦煌壁画中绘有凤首箜篌,中国乐器博物馆中也有收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箜篌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弹拔乐器,又称“坎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箜篌的雏形。盛唐时期,箜篌的演奏技艺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代的箜篌既是宫廷乐队使用的乐器,也是深受民间喜爱的乐器,一度广为流传。箜篌还曾经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2架我国唐代的箜篌残品。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主要分为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2种,后来又出现了雁柱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设曲形共鸣槽,整体结构中还有脚柱和肋木支撑着20多条弦。演奏时演奏者将箜篌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这个弹奏姿势,唐人称之为“擎箜篌”。新型的雁柱箜篌是仿照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在其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其外形近似于西洋竖琴,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有36根弦,每根弦都是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看上去,这种箜篌的形态比较像天空中飞翔的雁阵队形,所以得名为“雁柱箜篌”。箜篌拥有宽广的音域和柔美的音色,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旋律,也能很好地演奏和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