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0

一、诗的起源

1、祭祀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自然现象,以及地震、山崩、塌方、洪水等灾害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灵。这些现象是神灵对人类的指示、警告或惩罚。

原始人类用唱歌跳舞的方式表达对神明的赞颂与敬畏之情,表达了人们的期望乞求——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种祭祀语言,最初只是简单的单音节的吼叫,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逐渐演变出有各种明确意思的歌谣,这便是诗的一种起源。

2、劳动生产

人类在原始的劳动生产中,无论是狩猎、抵抗外族和野兽侵略、改造生存环境、抵抗自然界的伤害等,往往都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

为了更好地进行和完成劳动生产的目标,必须劳动时的节奏一致,动作协调,于是就发明了一种劳动号子,这种号子从最初的一声吼叫,发展到后来歌谣式,这种歌谣就演变成了诗的另一种起源。它不但有了调整劳动节奏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劳动情趣,调节人的心理,缓解疲劳,振奋精神。

二、发展

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高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

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扩展资料

流派:

1、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2、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3、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

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语言工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