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结局的诗句?

如题所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9
87版的红楼梦最后一集的诗句
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第2个回答  2021-08-29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3个回答  2021-08-29
红楼梦大结局的诗句
就犹如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4个回答  2021-08-29
红楼梦里有很多诗词,与别的小说不同的是,红楼里的诗词是故事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诗词都暗含人物命运,甚至交代了整部书的主旨和红楼大结局。
很多人遗憾红楼未完,不知道众多人物结局如何,其实第一回里的一首诗,早已交代了红楼大结局,只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么忽略了,要么没有读懂,所以才有“恨红楼未完”的遗憾。
这首诗就是甄士隐在出家前对道士的《好了歌》的注解,令人欣慰的是,好了歌虽然没有脂批,但注解却写满了脂批,通过脂批提示,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真正的红楼大结局。
我们不妨一句一句来看,先看第一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这句话很好理解,说的是宁荣二府的今昔荣辱,这让我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现在看到的“陋室空堂”和“衰草枯杨”,正是贾府败落之后的景象,而“当年笏满床”“曾为歌舞场”则是贾府最繁华鼎盛的时期,前后一荣已枯,对比强烈,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引起人的思考。
“当年笏满床”引用的是唐人崔神庆满门荣耀的故事,史料记载: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
崔神庆的故事,像极了昔日繁华如斯的贾府,王夫人曾说黛玉之母贾敏未出嫁之前,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一番话也写出了贾府的今非昔比。
曾经,宁国公、荣国公为“四王八公”中的二公,位列公侯,可以说是荣耀满门,昔日的贾府,必定是日日宴饮,夜夜笙歌,盛极一时,故为天下望族。没想到赫赫扬扬百年之后,迎来的却是人去室空,大厦倾颓,昔日高楼转瞬间成为一片瓦砾,上面长满了野草。
孔尚任的《桃花扇》里说到了兴衰之事: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段话用来形容盛衰快速转化的贾府,再合适不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