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的内容概括。

如题所述

1、稻草人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农人把他脚底下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稻草人非常尽责任。他爱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心里愿意救一切受苦受难的。却是个柔弱无能的人。    

2、稻草人的主人    

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只有一个儿子,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她的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3、渔妇   

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病孩子扔下不管。睡着了,一只手里还拿着拉罾的绳;这是因为她太累了,虽然想着明天的粥,也终于支持不住了。   

4、鲫鱼    

是渔妇头一次收获,被扔在木桶里。看见稻草人,就哀求稻草人救救自己。不懂稻草人的意思,只看见他连连摇头,愤怒就象火一般地烧起来了。    

5、女人    

夜更暗时由侧面田岸上走来的一个黑影,穿着肥大的短袄,头发很乱。因为丈夫有一点儿钱,不是赌两场输了就是喝几天黄汤花了,要把她卖给人家。跳进了河里面。

扩展资料:

作品评价

1、叶圣陶在后期作品中融入了现实主义的内核,体现出淡淡的忧郁哀怨的抒情色彩。他的童话旨在启迪孩子们认识、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了解现实生活中成人的悲哀。

《稻草人》让孩子们看到了20年代工农大众的苦难命运,其创作风格长期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导风格。

叶圣陶的童话具有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通俗易懂的童话语言、民族化的风格。她从童话题材到通话内容都极具有民族化的特色,在童话题材主题的挖掘上,《稻草人》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叙事模式上则是三段式和部分的反复。

《稻草人》中通过老妇人、渔家女、弱女子三者的不幸遭遇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普遍的辛酸困苦。(论文来源:许军娥)

2、叶圣陶后一时期的童话更多地受到了安徒生(而不再是格林)的影响,写出了现实生活的不公平、不合理,但又能把黑暗融入完整的故事中,让儿童在审美体验中自然的感受世间的沉重。这又是艺术借鉴对于转型的推动了。

《稻草人》构思上则有《坚定的锡兵》的影子,因这两个形象都是不能动的。“稻草人”的形象是中国式的,是本土的,原创的,这是它讨巧的地方。《稻草人》是一个悲剧,结尾相当凄惨,但童话并非不能这样写,

稻草人是一个夜间的旁观者,它可以把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它看见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死了丈夫和儿子,眼睛也快瞎了,好容易盼来了稻子的好年成,虫灾却又来了;它看见渔妇的孩子得了重病,想喝水却不能,渔妇一心打鱼,自己累垮了,打到的鱼也干死了;

一个女人因为要被赌棍丈夫卖掉,连夜跑到这里,跳河了……最后,稻草人自己也倒在了稻田里。这样的构思,其实是把人间惨祸集中到一起,全堆在读者的眼前。这些惨祸没有相互间的关联,只给人以一种同时发生、处处发生之感,以说明世间黑暗已到了如此地步。

这不像是文学作品,而更像一种宣传材料,一种类似说明世界末日来临,百姓不得不反的宣示。社会确实有黑暗,文学也确实不能光写世外仙境,但不能靠人为的堆砌(这种堆砌正是那一时代“意图伦理”的文学体现),而要细一心地、真实地理出黑暗的由来、黑暗的特质。

要有真实的发现才行,这应是“父爱型”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如只是一味渲染其黑,以为写得越黑就越好,则只能沦为一种图解,这就明显违背了文学认识的本义。(原《文汇报》“笔会”主编刘绪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稻草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