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得很淡,这是一种冷血吗?

如题所述

算不上冷血吧,有些人的情感表达比较延后,可能当时没什么反应,事后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却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崩溃。

当生活中习惯了亲人的存在,那么他的一切就会在你心目中形成一种定式,你总觉得他就在那里。即便明知道这个人离开了,表面上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心底深处依然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所带来的变化。

我上学时有一位老师,他是某一天突然一下子过世的。这位老师的爱人在面对这个情况时表现得异常冷静,接连好几天都像没事发生一样,情绪都没有一丝波动。到了老师下葬那一天,老师的爱人却死活不肯让旁人动他,嘴里一直念叨着让他再睡一会。

眼看着时间来不及了,大家纷纷来劝老师的爱人赶紧放手,好让大家帮忙把尸体送到殡仪馆火化。老师的爱人就是这时突然崩溃的,搞得一众旁人措手不及。本来大家看她前几天的表现还以为她已经接受现实了,甚至有人还在背地里抱怨她过于无情,多年夫妻竟然连一滴眼泪都不掉。谁知道老师的爱人根本是受打击太大,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她一直在逃避,直到被他人不断提醒无法逃避时,心中感情那根弦才断了。

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亲人离世时除了心里闷闷的没有太大感受,也不觉得日子有什么不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某一刻时刻会突然意识到这个亲人真的离开自己了,而事实意味着永远无法再见到他,很多遗憾无法弥补。当曾经的快乐时光在脑海中回放的时候,就是人们情绪突然崩溃的时刻。

想明白一个人对自己有多重要,那就要等到失去他之后慢慢体会。

很多人觉得自己面对亲人生老病死时看得很淡,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缺乏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其实不是你无情,是你还没有感受到悲伤。

大多数生死离别没有电视剧演得那么轰轰烈烈,人们对生活中突然少了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不适感。毕竟人都是个体,缺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只有你在一个又一个人生时刻想找人分享的时候,当你发现再也无法将喜怒哀乐告诉自己的亲人,你会失落、悲伤。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就会在某一刻时刻彻底爆发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你好,对于亲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很淡,这,是否是一种冷血,答案是:也许是,也许不是。

因为一个人外表表现的,让你看到他很冷血,没有什么行为表现或者激烈的情绪起伏,没什么表情,让你感到他对亲人的生病或离世无动于衷。但是实际上你并不知道他内心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有一种人,他可能真的从小到大很冷血。

那是因为他从小到大,对情感是很淡漠的。

那么也许在他出生的家庭里,他从小 生活的环境里,跟他的养育者之间以及周遭的人互动之间,就没有得到过什么关爱东西,从小他就不知道什么叫爱,什么叫情感起伏,情感的链接,在他的世界里,有的只是情绪的接受和必须的接纳。

他所在的客观世界里,面对他的客体,都是一种暴力,很冷漠,很拒绝,被抛弃,到处躲藏,无处安身。

在他的世界里,生老病死是常事儿,是经常接触到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所以他的情感,对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变得很冷漠,很能够自然的接受。不像一般健康的家庭长大的人们,具有的对情感的那种起伏的表达。这就是问题中的冷血的“是的答案”。

心灯

让我们再从心理角度来看一看,还有一类人对亲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表现的似乎很淡,行为上也是让你感觉无动于衷,表情没有很大的起伏。也许不是冷血,他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表达。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还很多,他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对于亲人的离世生病看得很淡,也并不是冷血还是属于心理上常说的一种“情感隔离”。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群体呢?

我想对你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大类,人他们虽然内心里非常在意亲人的生病和离世。但是为了 压抑自己的情感,为了不让他人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或者是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面对离世的人的那种情感链接,仍然走不出来,仍然如此的紧密,他会选择拼命压抑自己的情感。所用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是“情感隔离”。

这一类人之所以选择这种“情感隔离”的表达方式。一是为了表现给外人看,说明自己是多么的坚强。第二个也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受到过大的伤害,以免进入到那种情感投入中,陷进去拔不出来。

其实这一类人,他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诱因,或者诱因激发或者受刺激的时候,他内心对于亲人的生老病死的情感,就会像决堤的河一样,整个人会瞬间崩塌,情感会倾泻而出。

当然最后我还想说,我们每个人都追求一种境界。那就是能够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得很开,能够很淡然的去接受人的一生当中的生老病死。

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怎样的一种超脱。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自己的人生当中能够修炼成那种对亲人的生老病死,能够心中淡然的接受,放开对生死的看待。当你周遭所发生这一切时,让我们都能对身边的亲人的离开,能够很坦然面对,这需要修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4

我认为把亲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很淡,并不是一种冷血,而是一种通透。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因此对待亲人的生老病死,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看淡,并不代表冷血。只是大多数人活的没有那么多通透,因此会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很重,所以会没办法理解他们这类人的想法,会觉得他们非常冷血。下面我将以一个活了20几年的人的视角来说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如此之重。然后再来聊一下,为啥我会觉得那种把亲人的生老病死看得很淡的人,活得很通透?

大多数人一样,在我20几年的人生里,也经历经历了不少亲人的生老病死。比如说在我两岁的时候,奶奶就是因为生病死掉了。但那时候我并没有记忆,但是后来想到奶奶,依然会感到非常的难受,然后并由衷的希望她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幸福。每年祭祖的时候,都会很霸道地请求父母一定要将给奶奶的那个包,包得厚一些。亲人之间哪怕没有什么回忆,但因为血脉相连,他们的生老病死也会让人挂怀。我们会为亲人的新生感到高兴,也会为亲人的逝世感到悲伤,当亲人病痛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同身受,食不下咽。

而有的人可能就超脱了血脉的束缚,和我们怀着不一样的生命观。我们都知道生命终点是死亡,但是在其他的世界观中,我们的人生就像是穿越时空隧道的一条虫,虫的一头是我们出生,而另一头是我们的死亡。虽然我们在这条虫中经历了生死,但是这条虫却是不灭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并没有终结。而在其他的世界观中,对生死也有不同的理解。就比如说庄子,他在妻子死后还鼓盆而歌,他把死亡看作了一种解脱。

因为大家的生命观不同,因此对待生老病死有不一样的看法。也许在我们普通人眼中,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很淡,是种冷血。但在他们看来也许是一种解脱,或者是一种是生命的循环。也不能说他们冷血,只能说他们与众不同。

第3个回答  2022-08-14

对亲人的生老病死看得很淡,这不一定算冷血。还有可能另外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本身已经经历过很多周围身边人的生死,对待周围亲人的生老病死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所以你会看得比较淡。对这个亲人没有爱才会对他(她)的生老病死看得很淡,这似乎并不是因为冷血。

还有一种是有些亲人日常跟你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互动也很少,在你生活中扮演着路人的角色。这样,你对他的生老病死就相对来说也不那么关心,然后对他们的病痛也相对看得很淡。
人们往往都是怕死,主要还是因为对生前生活的留恋,对那些精彩缤纷的生活的不舍得,所以人们才会想法设法的延长寿命。很多人都感觉活得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当他们遇到对生命有威胁的时候,他们又是费尽心机去活着。

很多人觉得自己面对亲人生老病死时看得很淡,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缺乏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其实不是我无情,而是我没有感受到悲伤。
大多数生死离别没有电视剧演得那么轰轰烈烈,就迅速掉眼泪伤感什么的,人们对生活中突然少了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不适感。毕竟人都是个体,缺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只有在一个又一个人生时刻想找人分享的时候,发现再也无法将喜怒哀乐告诉自己的亲人,会失落、悲伤。或者单独发呆,静下心回想时,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就在某一时刻彻底爆发情绪。

第4个回答  2022-08-14

算不上冷血吧,有些人的情感表达比较延后,可能当时没什么反应,事后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却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崩溃。

当生活中习惯了亲人的存在,那么他的一切就会在你心目中形成一种定式,你总觉得他就在那里。即便明知道这个人离开了,表面上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心底深处依然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所带来的变化。



我上学时有一位老师,他是某一天突然一下子过世的。这位老师的爱人在面对这个情况时表现得异常冷静,接连好几天都像没事发生一样,情绪都没有一丝波动。到了老师下葬那一天,老师的爱人却死活不肯让旁人动他,嘴里一直念叨着让他再睡一会。

眼看着时间来不及了,大家纷纷来劝老师的爱人赶紧放手,好让大家帮忙把尸体送到殡仪馆火化。老师的爱人就是这时突然崩溃的,搞得一众旁人措手不及。本来大家看她前几天的表现还以为她已经接受现实了,甚至有人还在背地里抱怨她过于无情,多年夫妻竟然连一滴眼泪都不掉。谁知道老师的爱人根本是受打击太大,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她一直在逃避,直到被他人不断提醒无法逃避时,心中感情那根弦才断了。



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亲人离世时除了心里闷闷的没有太大感受,也不觉得日子有什么不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某一刻时刻会突然意识到这个亲人真的离开自己了,而事实意味着永远无法再见到他,很多遗憾无法弥补。当曾经的快乐时光在脑海中回放的时候,就是人们情绪突然崩溃的时刻。

想明白一个人对自己有多重要,那就要等到失去他之后慢慢体会。



很多人觉得自己面对亲人生老病死时看得很淡,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冷血,缺乏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其实不是你无情,是你还没有感受到悲伤。

大多数生死离别没有电视剧演得那么轰轰烈烈,人们对生活中突然少了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不适感。毕竟人都是个体,缺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只有你在一个又一个人生时刻想找人分享的时候,当你发现再也无法将喜怒哀乐告诉自己的亲人,你会失落、悲伤。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就会在某一刻时刻彻底爆发情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