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

如题所述

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哲学的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物质结构理论讲的物质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
哲学的物质观是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提供的科学事实,就不会有科学的哲学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把物质看作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它们不知道或者很少知道物质的内部结构、层次和规律性,因而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认识是粗糙的、模糊不清的。
当自然科学向我们提供了关于物质内部结构,物质客体中关于分子、原子、电子和其它一系列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知识时,我们就从混沌模糊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所以,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物质观的内容。
2、联系:
哲学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物质这个普遍性的范畴要以对具体事物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没有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物体结构的认识,物质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
哲学的物质范畴要不断地从物质结构理论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哲学上的"物质"与物理学上的"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是与"意识"相对立的.在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构成了世界,"物质"在世界中无处不在.所以,"物质"的范畴涵盖一切.
物理学上的"物质"比较复杂,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
广义上的"物质"是与"反物质"和"暗物质"相对立的,世界是由少量的物质,少量的反物质和大量的暗物质构成的.比如,在真空里,在太空里,没有物质,但是有暗物质.
狭义上的"物质"指的是物的粒态,与物的波态相对立.物的粒态近似于物质形态,物的波态近似于能量形态.也就是"物质"与"能量"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