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学习用全站仪测量定位?

如题所述

1. 三维坐标测量
将测站A 坐标、仪器高和棱镜高输入全站仪中,后视B 点并输入其坐标或后视方位角,完成全站仪测站定向后,瞄准P 点处的棱镜,经过观测觇牌精确定位,按测量键,仪器可显示P 点的三维坐标。
2. 后方交会测量
将全站仪安置于待定上,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的角度和距离,并分别输入各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棱镜高后,全站仪即可计算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由于全站仪后方交会既测角度,又测距离,多余观测数多,测量精度也就较高,也不存在位置上的特别限制,因此,全站仪后方交会测量也可称作自由设站测量。
3. 对边测量
在任意测站位置,分别瞄准两个目标并观测其角度和距离,选择对边测量模式,即可计算出两个目标点间的平距、斜距和高差,还可根据需要计算出两个点间的坡度和方位角。
4. 悬高测量
要测量不能设置棱镜的目标高度,可在目标的正下方或正上方安置棱镜,并输入棱镜高。瞄准棱镜并测量,再仰视或俯视瞄准被测目标,即可显示被测目标的高度。
5. 坐标放样测量
安置全站仪于测站,将测站点、后视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输入全站仪中,置全站仪于放样模式下,经过计算可将放样数据( 距离和角度) 显示在液晶屏上,照准棱镜后开始测量,此时,可将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的差、实测量角度与设计角度的差、棱镜当前位置与放样位置的坐标差显示出来,观测员依据这些差值指挥司尺员移动方向和距离,直到所有差值为零,此时棱镜位置就是放样点位。
6. 偏心测量
若测点不能安置棱镜或全站仪直接观测不到测点,可将棱镜安置在测点附近通视良好、便于安置棱镜的地方,并构成等腰三角形。瞄准偏心点处的棱镜并观测,再旋转全站仪瞄准原先测点,全站仪即可显示出所测点位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