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道读后感

如题所述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扫除道》是单位领导在给我们培训期间推荐的一本书,刚刚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大脑还是当机的状态,云里雾里的,只能听懂读音,完全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偷偷的看了看旁边同事的笔记,才看到原来是这三个字。即使是这时候我还认为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或者是岗位性质很浓重的专业性书籍,因为看名字,我根本无法去联想到扫除道就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已,即使后面缀上一个道字 。

直到后来慢慢的深读进去之后才明白,书里的内容就是书名的意思,整本书讲的也就是打扫卫生的方法而已,最多写一写作者对于打扫卫生的看法,除此之外, 绝不会看到任何专业性名词,杂糅语法与字母的组合,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东西。甚至可以说, 去掉书名,去掉作者,去掉主观性的语句,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卫生清洁行业的高级工作手册。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几个字是看完之后最深刻的感悟,其他的那些东西,也能看的懂,也深有体会,也直到对自己很有帮助。 但是我没有那么贪心,好的东西太多, 只能一步一步来,既然要选择一个,那就只能找最重要,最深刻的那个。说起这八个字,最先映入脑海的是一个人物,“扫地僧” 或许是武侠小说灌输的有点多,刚刚开始读完就觉得,作者和扫地僧并无两样。做的事情都是那么的平凡,心态都是那么的平稳,都在举手投足之间慢慢感染着别人,最后也都获得了成功的人生,作者的企业蒸蒸日上,“扫地僧”名动天下。

做一件小事只不过是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什么困难好言,做好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的困难,用心尽力就好了,但是要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已经记不清从哪里看过一句话,“刀法练得再玄妙,只能算作技,摆脱不了刀的本身,只有感悟到了极致,才能上升到道的层面,才能超脱刀本身,那时,桃枝柳叶,裙摆衣袖,都是刀”。

作者将打扫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本身就已经超脱了打扫的本身,扫的是心,洁净的是灵魂,成就的也就是整个人生了。

书中意味何止万千,文笔却有限,虽然很是遗憾,但是心里却窃喜,因为说不出来的东西仅仅是我自己的东西,不会分享给大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0
直接面对

“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不逃避”,这是我从《扫除道》得到的最重要收获。

“不逃避”在健山秀三郎先生身上非常明显,麻烦不常现,而灰尘每日有,所以身为打扫者的他几乎每天都要类似选择:虽然第二天还是会有落叶,但是当天依旧要打扫地面;虽然可能会下雨,但是每天依旧要清洗车辆。

他这种“浪费劳动力”的方式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合情理。

但是,舍得把自己豁出去,实际上是面对生活的捷径。

“通过敏感的指尖去直接感知大小便池”,被健山秀三郎称为打扫厕所的捷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9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
,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你是不是打错字了!你看一看这个有没有灵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