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蟑螂吗

求助好心人!!很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这个应该是蟑螂的一种,叫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分布最广泛,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它除了盗食、污染食物,损害衣物、书籍,破坏电脑等精密仪器,造成经济损失外,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大量疾病。由于德国小蠊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
中文学名
德国小蠊
拉丁学名
Blattella germanica
别称
德国蟑螂、德国姬蠊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
外形特征
德国小蠊成虫为背腹扁平的椭圆形,分头、胸、腹 3 部分,小的仅 0.2~0.5cm,多数体长在 10~30mm,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体长和体色因种而异,一般体表具油亮光泽。早龄若虫体小呈深褐色近于黑色,无翅,形成翅后的若虫,在背中央有一条明显的淡色条纹。蟑螂为下口式头部,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发达的复眼,单眼一对(小而不发达),翅 2 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但很少飞翔,有 3 对形状相同的爬行足,股节发达,强劲有力,善于疾走,雄虫腹部末节后缘两侧有 1 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前胸发达,背板宽大而扁平,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腹部扁阔,分为 10 节。
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德国小蠊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产卵,卵成熟为若虫,若虫羽化为成虫。卵荚弯弯细长,形似香肠,形成后挂在雌虫腹部末端,孵化前产下,有时卵荚挂在尾端就开始孵化。德国小蠊是唯一长时间携带卵荚的室内蜚蠊种。雌虫一生可产下4~8个卵荚,每个卵荚可孵化若虫30~40个,从卵荚形成至孵化需28天,若虫蜕皮6~7次变为成虫,蜕过1次皮,就增长1龄。德国小蠊成虫化后一周,即成熟,可以繁殖,每年繁殖2~3代,室内条件下,若虫龄期完成需要40~125天,若在不利条件下或在早期若虫的附肢受到损伤时,龄期可能会有额外的增加,以使受伤的身体部位恢复和再生。成虫期约5~8个月,高温时可缩短。无雄虫时,雌虫也能产卵,但未见孵化出若虫。
生活习性
德国小蠊最早起源于高温、高湿的非洲,现仍喜欢栖息在比较温暖、潮湿的环境。若虫与成虫有相同的习性,为负趋光性昆虫,它们白天躲藏在温暖潮湿和黑暗的隐蔽场所,如墙壁、天花板、橱柜和台桌等家具的缝隙、角落;杂物堆、阴沟、各种水暖管道和电源线路间的缝洞都是德国小蠊的藏身之地,夜间出来寻找食物、水和进行交配。如果白天看到德国小蠊,就说明这个地方的蟑螂已经泛滥成灾了,而能藏身的缝隙已经虫满为患或食物和湿度不足。
德国小蠊为杂食性昆虫,家栖品种不仅喜食居民住户中的清洁食物,如糖类、淀粉、肉类、奶制品等,也喜食不卫生环境中的“食物”,如腐败的食物、人类的痰液和毛发等,并存在边吃、边拉、边吐的生活恶习。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如果有食物和水,成虫能存活1月以上;如过没有食物和水,则不超过2周,群体中就会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如果没有水和食物的来源,大部分德国小蠊在白天也会不顾一切地侵扰到某些建筑群的非食物区去寻找零星的食物。温暖季节偶尔也会看到德国小蠊聚集在室外的垃圾附近,这主要也是因为室内的群体聚集太多或使用杀虫剂驱赶作用而造成的。
德国小蠊是很活跃的昆虫,更喜欢在密缝和夹杂物中生存,也经常会夹杂在蔬菜、服装、木材、布匹和其他食品以及物品中而被带入家中或运到其他的城市和国家,经常以“搭便车”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入侵。
分布
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和最难治理的一类重要害虫,它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山东、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陕西和新疆等地都广泛分布。

第2个回答  2019-07-07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椿象,不是蟑螂。

椿象,是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蝽科动物,乃半翅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单椿象科种类约有5000种。椿象体长1.7~2.5公分。

体色黑褐色;头部背侧後方具一对微小的橙黄色,或橙褐色纵斑,触角最末一节末端2/3部分为橙黄色或橙褐色,部分,个体在第二、三节尚有一段橙黄或橙褐色斑。前胸背板外缘有一枚尖锐的突刺,中央有一条横向的弧形橙黄色或橙褐色细斑。

追问

但是他的壳是黑色的呀

追答

椿象种类很多,特点就是你一动他就会闻到臭味,你可以试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6
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蟑螂,蟑螂个头一般都很大,活了二十几年,没看到过这么小的蟑螂。你可以用百度的识图功能,识别一下,不管怎么样,这是虫就对了,用杀虫剂喷一下房间,夏天到了准备一个灭蚊的东西吧
第4个回答  2019-07-07
这是一只蝽象,吸食植物汁液的虫子,不是蟑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