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腕表隔段时间会产生偏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2

腕表的计时频率由摆轮游丝震动产生,可以说这就是一枚腕表的心脏。上图中央金色圆环就是摆轮。中心玫红色的就是用作轴承的红宝石。在下方隐约露出的螺旋线就是游丝。

摆轮和游丝单独拆出来是这样:

按照物理学原理,任何一个封闭的震动系统的震动频率是恒定的,称为固有频率。固有频率只和系统的阻尼和弹性系数有关。游丝就是这个系统里的回转弹簧。通过调节机构可以微调系统的弹性系数。平时钟表匠就是通过这个机构调节腕表快慢。

为了将腕表心脏的震动频率传递给腕表系统,擒纵机构被发明出来

摆轮连接的凸轮带动擒纵叉,摆轮每震动一个来回,擒纵叉让棘轮往前走一格。腕表心脏的震动频率就传递到整个走时系统里来。

擒纵机构的巧妙之处在于传递走时频率的同时,发条带动走时系统为腕表心脏进行能量补偿。于是只要发条还有能量,腕表就不会停下来。

正是由于腕表系统的复杂性,干扰腕表走时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新的腕表走时状态是最好的。随着时间推移,润滑会越来越不充分,擒纵叉会磨损,各种因素的叠加会增大走时系统的阻尼。于是腕表会越走越慢。

为了补偿这种倾向,一般出厂腕表会被调教到偏快的频率。这就是腕表走时偏差的原因。

将耳朵贴近腕表,你听到的是来自腕表心脏的声音。

以上就是我一点小小的心得,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给我点赞和关注。

您也可以搜索我的微信公众号:俞若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22

摆轮(Balance )由来回摆动的有轴臂的轮组成。主发条提供能量,通过擒纵,将能量传递给与摆轮相连接的游丝,游丝呼吸(张合)带动摆轮一起震荡、摆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表针一秒一秒转动的原因。

摆轮是机芯的重要组成元件,决定了其精度和特性,理想情况下,机芯运作频率应该是恒定的,在此基础上计算秒、时和更高的单位。但实际上,许多腕表的摆轮频率都有些许偏差,这也就是腕表隔段时间要校正的原因。劳力士、宝玑、天王等一直在潜心改良他们的腕表摆轮,以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时间,同时减少耗能,降低各配件的磨损,精益求精。

摆轮结构

若要摆轮有效运作,就必须使它与游丝完美契合。两者根据动态特性进行分类和匹配,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一起交付,某些情况下已经组装完毕。但在此之前,摆轮本身必须整齐划一,重心和中心轴必须完全相同。配置出错,即失衡,必须纠正,因为这会损害摆轮的平衡并产生摩擦。摆轮必须消耗最少的能量,同时又能存储所述能量。因此,它必须具有最佳转动惯量,这就需要将质量固定在边缘,减少元件其他部分的重量。所以许多摆轮外观迥异,它们承载了各自品牌的审美及技术特质。

摆轮设计

长期以来,摆轮都按轮辐的数量和形状进行区分,后来颜色上也有了变化。手表摆轮开始了电镀处理,因电镀的均匀性,在转动惯量并未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延长了摆轮的使用寿命,且更加美观。这也意味着摆轮游丝合金的问世。

摆轮性能

对于摆轮的性能来说,更多的还在于优化惯性和减轻重量。比如将传统环形设计,改用三叉轮辋,每支分叉各承接一枚锥形惯性块,提升转动惯量。此外,三叉设计可更好的减缓空气阻力。1957年,劳力士就已研发出Microstella摆轮,其特征是将调节螺丝至于轮内,以减少摩擦和由此产生的干扰。摆轮和游丝元件非常精巧,任何一丝超重、失衡或摩擦都会严重影响时间精准度,这意味着摆轮的改进优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