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背后的心酸,乡镇特岗老师,为何留不下来?

如题所述

农村学校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流动性太强。以我们学校为例,这是一所江西山区学校,中心校除了本部,下辖8所村级小学,学生共有2100余人,大多数在中心校本部,八所村级小学学生加起来不过四五百人。有的村级小学全校只有十几二十人,还没有中心校一个中等班级的一个小组人多。全镇共有老师120人,大多数也在中心校本部,老师除了快要退休的一代中师生,就是刚分配的定向师范生或者特岗和“三支一扶”人员,中坚力量比较少,颇有点青黄不接的意思。

学校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比较偏远,尤其是几所村级小学,就更是山沟沟里了,这样的环境下,一代中师生有的扎根山区,坚守了几十年,但是现在大多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了。接棒的多半是些近两年才参加工作的小女孩,都是90后,甚至还有00的定向师范生。他们在家没吃过苦,突然一下子来到山区,确实不太习惯,于是辞职的辞职,跳槽的跳槽,调走的调走,农村小学老师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流动性太大。

师资力量一直是农村中小学发展的短板,现在弄粗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来源主要有教师招聘(国编考试),定向师范生的分配,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扶贫)人员还有就是特岗老师。

何为特岗?特岗教师政策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特岗教师将有三年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特岗教师仍有多种选择和出路,“如果要在当地继续留任,将保证落实岗位,确保有编有岗。”

2006年,我国开始启动实施了“特岗计划”,为贫困,边远,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补充老师,今年招聘的特岗老师规模将达到10万五千人左右。特岗老师因为将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年轻人,他们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农村学校,想用自己的所学改变农村教育面貌,为农村教育贡献力量。

我们学校最近几年来每年都能接收到几个特岗老师,三年服务期满,大部分老师还是会选择留下来,毕竟现在编制不好考,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师最终选择离开,这些离开的老师们表示:怀着情怀投身于乡村教育,但是现实中的心酸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告别。

特岗老师所在的学校一般都地处偏远,生活条件,教学条件都比较差。在我们镇,大部分的村级小学没有淋浴房,用的还是老式的旱厕,老师们住在用教室改装的房间里。有的学校距离镇上比较远,生活不便,而且村级小学一个学校普遍只有五六个老师,放学后本地老师都回去了,只留下异地的特岗老师,生活孤单不说,还可能有点不安全。

村级小学生源流失严重,一所学校由一百多人到只剩二十几人只需要短短一两年,成绩稍微好一点,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转到中心校或者县城学校就读了,剩下的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城区家长,老师成就感,职业获得感普遍比较低,所以想方设法调动或者转行。

“来了容易,扎根难”,这是特岗老师的普遍现状,很多特岗老师本来就是本着骑驴找马的想法来到乡村的,很难长期投入农村的教育事业。对于特岗教师来说,三年服务期满“留不留”确实是个问题, 留下来意味着还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奋斗,离开又有点不甘心,毕竟现在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6
因为这些老师的工作环境比较苦,工资待遇比较低,所以一般都留不下来。
第2个回答  2020-06-16
因为特岗教师是在一个时期援助贫困地区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师,再过一段时期之后就会掉回到城市
第3个回答  2020-06-17
答: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一般乡镇都是边远地区,环境不太好,二是老师们工资低。三是待遇差。这三方面,导致乡镇老师留不下来。
第4个回答  2020-06-16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庭条件或者一些社会上的问题,让他不能够留在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