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黑龙江省是肃慎扶余国势力范围。

 


 


1、夏朝到周朝

其实,早在4万年前左右,人类就已经生活在黑龙江这个严寒之地了。最早,在夏朝到周朝时,这里生活着肃慎人、索离人等少数民族

关于肃慎人最有名的就来自孔子的一个故事。

 

说有一次孔子在陈国有力,有一个鹰隼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而它背上却有一个石头做的弩箭。陈侯非常惊异,让人拿去给孔子看。孔子一看就说,这鹰隼来得可是远,这个石弩箭是来自肃慎人的。当年武王伐纣,各个远方的民族都来支持,肃慎人还派使者来进贡过。

《国语·鲁语下》则记载有:"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见识是非常广的,连最北边民族的东西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早在周朝建立的时候,黑龙江地区存在肃慎人的事就被证实和普遍认可了。

(上图为肃慎石弩箭)

2、春秋战国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400年左右,东北的黑龙江地区有了古代先民建立的扶余国。最早东北地区有四个古老的民族体系,分别为古汉族,东胡族,肃慎族,濊貊族。随着这些民族部落的变更和发展,逐渐出现了融合和聚集。最早在《史记》中,就有了关于扶余的记载。

(燕)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上图为画家创作的东北地区先民城镇)

所以,按照时间来看,战国时期的黑龙江是肃慎和扶余国。但是,古时的地图与现在的行政区划完全不同,只可以说,部分黑龙江地区、吉林、以及吉林东部的俄罗斯境内地区,属于扶余国的范围。而除去扶余国的范围,黑龙江其他地区仍由一些古代民族部落占据,并长期定居或迁徙生活。

当然,扶余国的领土面积随时间也存在变化,在长达700年的存在时间里,扶余国最大时达到方圆1000公里左右,人口在汉朝达到最高的20万左右。

 

3、古代黑龙江地区

其实,东北北部地区在冬季非常寒冷,在古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御寒手段和食物缺乏,所以人口很少。但是,虽然环境困难,但是古代先民仍然不屈不挠,顶着恶劣的环境,完全的生活下来,并且繁衍生息,连绵不断。

只不过,地处极北之地,交通不便,即使他们与中原长期保持联系,但是文化和科技水平与中原相比,仍然落后一些。这与此地地广人稀,人口较少,与中原距离较远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信,即使当时建立的扶余国,其与燕国,以及后来的秦朝、汉朝仍有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的史书中,总是称扶余、肃慎来朝贡。当时的君王一定把这里当做华夏地区的最北之地,而此地来人朝贡,是对君侯的认可,对治下优秀的肯定。

不过,现在想想,也许当时的扶余、肃慎的人也许就是纯粹的想沟通中原,换取一些生活和手工机械,再探查一下消息和各方的实力。进贡这事,估计也只是顺便做做而已。

毕竟,中原自己天天还在打架,根本没有那个君侯脑袋不清醒,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打扶余人、肃慎人。人生地不熟不说,超级长的补给线是个难题。再说,大军一出发,不到2个月,老家就会被虎视眈眈的邻居给端了老窝,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而扶余国也乐得自在,一直偏安一偶,默默发展,虽然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好在居民好管理,四周也算安宁太平。后来,公元285年和493年,鲜卑族和勿吉族先后入侵扶余,扶余国力大损,国王死后,才被其他部族吞并。这正是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存在国家的具体情况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9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因流淌在其境内的黑龙江水系而得名,“黑龙江”一词最早出现在《辽史》中,其曰“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自此黑龙江方显于世。

当然黑龙江省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才建立的,而在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这种称呼,如唐朝在此设立了忽汗州、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等,元代在此设立开元路、水达达路等。所以无法明确得知此前的“黑龙江”到底包括哪些地区,因此以下的解答都以现在我国对于“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划来做解答。

众所周知现在现如今的“黑龙江省”拥有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绥化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等。那么在这13个地区,战国时期都是由什么国家来统治的呢?

哈尔滨市

哈尔滨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人类在此活动,比如在1982年我国于哈尔滨市西南25公里处发现的阎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从中考古人员发掘出标本3000余件,并发现了两个由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围筑成的半圆圈形遗迹。而这就可以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哈尔滨地区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大约在3000前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并建立了一个黑龙江地区最早的文明古国-索离古国。比如1974年发现的“白金宝文化”就是索离人创造出的文化,当然历代史书对于这个古国的记载都十分的稀少,但这个国家的确存在过,《论衡•吉验篇》载“北夷索离国王侍蝉有娠,王欲杀之。”,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索离国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统治政权。而直到战国时期,哈尔滨依然是索离国的疆域。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儿地区的文明同样的久远,数万年前这里就有着较为繁荣的文明。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南25千米处的“昂昂溪文明”就是齐齐哈尔新石器时代创造出的璀璨文明。在昂昂溪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以碧玉、石髓、玛瑙等制作的细石器和丰富的骨器,并同时也发现了少量的打制或磨制的石器以及火候很低的黄褐色陶片,而这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一文明的繁荣。

而在2500年前,齐齐哈尔地区就已进入青铜时代。比如早年发现于富拉尔基区的“老龙头古文化”就是齐齐哈尔青铜时代较为经典的代表,它大概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化。在这里考古家们发现了一批造型新颖、独具特色的红衣陶鸭形壶和仿皮囊壶及虎鹿相搏的青铜牌饰。此外,它同哈尔滨地区一样,在战国时期归索离古国统辖。

牡丹江市

牡丹江地区是满族人的先祖肃慎人的祖地,早在3000多年前,肃慎人就在这里成为第一批繁衍生息的人类。如50年代至70年代,在宁安县镜泊湖发现的“莺歌岭文化”就是3000年前至西周时期的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的文明。在这个遗址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陶器、石器、骨器等工具,同时在这里还发现了目前为止黑龙江最早的农业工具,即由鹿角做成的锄头。

在商周时期,牡丹江地区由肃慎古国管辖。而且在当时肃慎国还是周朝的臣属国,武王时期肃慎就遣使入贡“楛矢石砮”。《左传.昭公九年》也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战国时期,牡丹江地区依然为肃慎古国掌控。

佳木斯市

与牡丹江市一样,早在6000年前肃慎人就来到了佳木斯地区繁衍生息。2012年考古人员在抚远县发现的“亮子油库遗址”就是佳木斯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文明的最有力的证明。在这里考古家们共发现了20件石器,包括石核、刮削器、网坠、石片等。战国时期,佳木斯地区由肃慎古国管理。

大庆市

大庆地区是目前为止考古界能够明确的,是黑龙江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1992年在大庆市肇源县义顺乡东义顺村发现的“小拉哈文化”就是新石器时代黑龙江省最为繁荣的文化之一。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骨网钩、网坠、蚌镰、石铲、石斧、玉器等文物。

同时黑龙江省最为繁荣的青铜时代的“白金宝文化”也位于大庆市,所以可以想象远古时期这片地区是有多么的繁荣。而在战国时期大庆地区则为索离古国的疆域。

鸡西市

早在六千年前,鸡西地区就有肃慎族人来此繁衍生息,并创造出了最为璀璨的“新开流文化”。该文明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省发掘出土文物最多、最全的,在这个新开流的遗址上考古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以鱼鳞纹、网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用来捕鱼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文物。

可以说新开流文化开创了肃慎人以捕鱼为生的文化先河。而直到战国时期,鸡西地区依然由肃慎古国管辖。

双鸭山市

双鸭山地区在先秦时期是肃慎人的活动区域,而在这里肃慎族也创造出相对辉煌的文明。2015年在饶河县考古人员发现了“小南山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陶器、小石叶等。同时在这里让人最振奋的发现,是发掘出了大量的匕形玉佩、觿形玉佩、珠、璧、管、锛等玉器。

而在战国时期,双鸭山地区依然被肃慎人掌控,肃慎古国依然是这片地区的主人。

伊春市

伊春地区在周之前一直都是肃慎族的活动区域,这里也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在2011年地处桦阳浩良河至南岔公路段就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桦阳遗址”,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12774件古代石器,如矛头、陶片、尖状器、刮削器、石叶、石核等。而这其中被誉为“桦阳第一宝”的石器就从这里出土的。

当然商周伊春地区虽为肃慎族所占,但到了战国时期,就被貊国所占。貊国是貊族人建立的古国,《说文解字》曰“鲜,鱼名。出貉国”。

七台河市

七台河地区自先秦以来就是肃慎古国的领地,肃慎人一直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生活着,并也孕育了众多的文明。位于勃利县倭肯镇平安村的“勃利平安原始社会遗址”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在这里考古学者相继发现了陶器、石器和其他等石具。

同时在勃利县,专家们还发现了勃利新发古城遗址、新兴大顶子山古城遗址等先秦时代的遗址,而这都在昭示着先秦“肃慎古国”的繁荣与辉煌。

鹤岗市

鹤岗地区同样是“肃慎古国”的领土,直至战国亦是如此。这里无论是新石器时代,还是青铜时代,亦或是铁器时代,都有着繁荣的文明在此孕育着。比如新石器时代,鹤岗地区相继发现了双丰遗址、东山包遗址、名山遗址等。

青铜时代则有小山遗址。铁器时代则有同仁遗址、四十连遗址、团结墓葬遗址等。可以说无论何种时代的文物,如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和铁器等在鹤岗地区都能找寻到其踪影。

绥化市

夏商时期绥化地区为“肃慎古国”的领地,有史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方大国也”。但是在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貊国的崛起,绥化地区有部分被貊国所占。其中今绥化市的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等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县、青冈县、安达县,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貊地。

当然作为旧时期时代就有肃慎人在此繁衍生息的绥化地区,这里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遗址。其中望奎县的“镶蓝头遗址”是黑龙江省最为重要的一个青铜时代的遗址。当然这里也存在着如赵家店遗址、汪家沟遗址等其他11处的商周时期遗址。

黑河市

黑河地区在先秦时期为“貊国”的领地。《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载“夫余……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貊国”是濊貊族的古国,在西周之时,就为西周的臣属国。而到了春秋时期,齐恒公曾对濊貊族发动战争,但并未征服于它。

到了战国时代,由于“东胡古国”的介入,这块地区就开始成了“貊国”和“东胡古国”两个古国的领地,如现在的五大连池市、北安等就属于貊国,而孙吴县就属于“东胡古国”。黑河地区也有着许多的文明,如在五大连池市就接连发现了10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在先秦之前就是“东胡古国”的领地。《辞海》曰东胡乃“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逸周书·王会篇》亦曰“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当然实际上东胡古国就是一个部落联盟,它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样的大小部落。

同样大兴安岭地区也存在着许多的文明遗址。比如在2012年公布的北山洞遗址就是大兴安岭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在这之中,考古人员发现的大兴安岭岩画,就初步的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之地。

从以上可知在战国时代,整个黑龙江省大概存在着索离古国、肃慎古国、貊国和东胡古国这四个古国。当然它们虽然被称为国,但实际上只是一些部落亦或氏族联盟组成的一个松散的组织,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国家。

第2个回答  2021-05-19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在东经121°11′—135°05′到北纬43°26′—53°33′之间,总面积将近47万平方千米。在战国时期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些游牧民族生活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个叫肃慎的部落非常出名,这个的大部分地区就被周朝的国君划分给他们作封地

黑龙江地区人类足迹

据考古学者研究表明,其实早在两万多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足迹,此时他们还过着集体围猎的原始母系生活。之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不少人离开此地前往其他地方生活。其实关于黑龙江这个名字最早起源于《辽史》这本书当中,因其周围江水色黑,从远处看像一条龙,所以才被称为黑龙江

肃慎部落起源

根据《左传》、《山海经》、《史记》以及《汉书》等相关文献记载,早在虞舜、禹所处的商周时期,肃慎部落就已经居住在黑龙江以及东北其他地区。肃慎不但是古代东北民族,还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之一。无论是汉魏时期的挹娄、 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为靺鞨,还是后来的女真和满族,其实都是这个部落演变而来的,这个部落直接贯穿了东北的整个历史。

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当时的肃慎人就已经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如生活在松嫩平原的肃慎人,已经开始尝试过起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居住在长白山以及东部地区的肃慎人,依然靠着捕鱼打猎为生,生产发展水平相对要低不少。

等到周武王灭掉商朝的时候,黑龙江地区只有一些游牧民族居住,主要以肃慎、东胡、秽貊以及少数汉人为主。东胡游牧部落一直在西面;以打渔狩猎为主的肃慎部落一直住在靠近水源的西边,中间居住的是实力相对弱一些的濊貊族。

肃慎部落发展

当周朝稳定局面之后,直接将当时的黑龙江赐给肃慎部落作为封地,所以在战国时期这里绝大多数地区其实是肃慎部落的封地,他跟当时的周王朝建立了所谓的隶属关系。虽说肃慎部族在那里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即便在战国后期依然没有演变成一个诸侯国,一直过着游居生活。

在战火四起的战国时期,由于黑龙江当时并不是很重要的地方,也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各诸侯国并没有争夺的想法跟愿望,从而导致那里基本保持了当初的样貌,基本还是肃慎部落的封地。即便是后来战国七雄崛起的时候,依然对黑龙江地区没有太大的兴趣,将主要大的精力都放在争夺中原地区上。毕竟在他们的眼中,荒无人烟的东北地区,根本无法跟土壤肥沃的中原地区相提并论。即便将那里夺下来也很难发展起来,自然得不偿失,所以就没有争夺的欲望。

第3个回答  2021-01-28

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根本就没有什么国。不仅是黑龙江,整个东三省和蒙古地区,都是由少数民族形成的各个部落。最终是被肃慎,也就是女真族所统一成大清满洲皇朝帝国。

这里参考了海林市历史沿革,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辞典。根据历史和现实,我在今日头条和百度百家号发表了:《记实诗词组歌,中国雪乡中国雪谷,海浪河水颂》整部作品全部用诗词的创意写作形式。分三大部,六个小方面,以三字、四字、五字、七字诗词形式,记载了黑龙江省海浪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人文景观。这个历史跨度很大,自古到今,好像还是海浪流域第一部史诗词,当然方便了读者查找海浪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人物,古迹,人文景观。

作品表达了中国黑龙江省海浪河水的源头雪乡雪谷。将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展望,用诗词表达的淋漓尽致。其中一部分诗词回答了黑龙江省以及中国东北的历史。

以诗词组歌的形式记载海浪河水的过去和未来。描写了海浪河水的源头雪乡雪谷景色,海浪河水沿线两岸的三大古城、四大灌区。三座龙山,一座古熔岩山,两座烈士陵园,一座报恩寺。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满洲扎库塔氏哈达祠堂祭祀文化,一处毛泽东等老一辈,三次接见李敏顺,小型水利专家,李敏顺纪念馆。两座浮桥,一座三嘴子大桥。几乎把海浪河两岸文明古迹写了个遍。

下面是我的原作诗词,体现黑龙江省(整个东北)在战国时期和各段历史时期,在中原大地的称呼,节选部分:

三大古城,入江汇口,商周肃慎,

汉晋挹娄,北魏勿吉,隋唐靺鞨,

唐朝时期,勃海国称,龙头山城,

古洲千户,纳丹府上,东北陆路,

古洲驿站。辽宋肃慎,汉语女真。

上京龙府,唐忽汗洲,辽代东丹,

博罗满达。金代东京,会宁南境,

再率宾府。元初南京,万户府邸,

合兰府硕,达勒达路,乎尔哈军,

万户南境。明代初期,努尔干都,

万历窝集,宁古塔城,后改名称,

将军府邸,清朝太宗,皇帝太极,

六十六部,民族大统,废除各部,

自号称呼。改族满洲,近代东北,大清满洲,清亡至今。

(注明:海浪河水三大源头,最终在牡丹江郊区龙头山村北汇入牡丹江。)

文章原创艺术领域作品。欢迎朋友们审核、评论、转发、收藏、赞美。图片自拍摄。

第4个回答  2021-02-04

黑龙江虽是少数民族部落的集居地,但区别与北方的匈奴和蒙古族。有人说这块地域是从秦朝、汉朝之后才慢慢有部落人出现聚居,所以当时黑龙江境内的部落民族文化比较落后,甚至连种田都不会,仅能靠采摘野果和打猎为主。

但是这个观点后来被文人推翻,有考究者称包括地处偏北的黑龙江和今天在吉林、辽宁省等,其实在古代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生活了。从考古遗址和出现的文物证据来看,黑龙江地域的部分市、村、县等都发现了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痕迹。

不过光有原始人居住痕迹,并不能证明黑龙江在战国时就已发展成国家体系。毕竟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对此鲜少有记载。目前大致的观点认为,黑龙江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其实还没有建国,顶多居住着一些少数部落。

其西面以东胡游牧部落为主,东面住着打渔狩猎为主的肃慎部落,而中部地区住着较为落后的濊貊族。早在周朝时,周王赐予肃慎氏的封地就在今日的黑龙江,故此当时肃慎氏族乃西周的一个小诸侯国家。发展到战国时代,肃慎部族虽掌控了一定的政治权力与话语权,可始终没有在战国时代发展演变成一个集权国家。

战国时期的黑龙江虽没有形成国家政权,算不上什么国家,可在各种领域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组织政权,如经济、体制、军队、人文社会等,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与文化。有文献《尚书·禹贡》记录,岛夷皮服,其中的岛字原来是指鸟字,后来唐朝人把它改为岛,所以鸟夷就是指定当时东北地域的夷国。据说,在上古时代尧帝时期,在东北的某些部落人就是夷国早期的祖先。故被称为东北夷国。

那么在战国时代,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濊貊族居民,仅迈入了原始社会后期,他们有自己的打渔狩猎方式,慢慢会耕田,但文明程度还远不止中原的七国发达。若要说他们是一个国家的话,濊貊族人曾组建过一个濊王小国,还有国王印章,这点到了汉朝,有人无意中看到濊王印,才猜测当时他们应该有一座比较落后的古城。

从历史资料来看,在黑龙江真正成型的国家,应该在七国合一成为秦朝之后。那时东北地域出现最早的国家,名叫扶余国。

该国的首都设立在今天的吉林市。国寿约达700余年,据说扶余国的居民勤劳勇猛,曾附庸成为中原政权的藩属国。由于他们地处平原,适合耕田,故此农业发展的较好,可惜后来该国被前燕国的慕容族打灭,从此亡国。到了晋朝时期,晋朝皇帝兵伐出征,才使得扶余国光复。以此来说,黑龙江省在战国时代,有可以说成有三个小国存在。一个是西面的东胡部落国,还有东北向的肃慎国,以及中南地区的索离小国。

另外,黑龙江省处在中国版图的东北地区,属于最偏北的省。黑龙江的名字源于《辽国史》。在战国时,偏北贫瘠的黑龙江其实还没有发展成一个符合规模的国家,虽有名字,但都是部落集居和散居方式。

正确来讲黑龙江不属于七国如何一个国家,就连偏北的燕国也跟他们不沾边。《史记》、《竹书纪年》有写,肃慎氏乃黑龙江地域最早的原住民,曾居住活动在牡丹江中段流域,由于离中原太远,文化交融不到,故此那里的部落民族比较落后,可对于他们的存在,中原七国,还是知道的,只是觉得他们太遥远偏僻,不太重视罢了。

春秋时期,位于黑龙江的东胡部族还曾与燕国打过仗,之后北方匈奴崛起,趁机灭了东胡部族,剩余的东胡氏人就迁徒到大兴安岭定居,经过世代变迁,渐渐发育成凶悍的鲜卑部族。据悉,黑龙江的部落间还存在不少神话传说,称有一日,天上降落一条大白龙,它面目狰狞,四处作恶,引发一场场灾祸,害得百姓叫苦连天。

于是,有一天出现了一条黑龙,其龙勇猛异常,与大白龙展开惊天动地的厮杀,接着天空开始,电闪雷鸣暴雨狂风大作,百姓都看不清战果,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当外面一切安静之后,人们出门就看到凶恶的白龙已经死在泥地上了。而那条黑龙则在空中飞舞,游荡了一会儿,就扑入地下的一条大江里消失了。此后,当地百姓感恩戴德,纷纷下跪,且把那条江,取名叫黑龙江。

长久以来,黑龙江在冬天都是严寒逼人,处处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冬天无农活可做,就孕育出了冰雕文化,以此消磨时间。如今,黑龙江的冰雕文化可是从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十分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这块最偏北的土地,在历史河流中,也相继孕育出不少民族,如清朝满族、鄂伦春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