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过香积寺 诗眼

王维《过香积寺》的诗眼是什么?越快越好 谢啦
是整首诗的诗眼!!!
不要2 3两句的诗眼 要是全诗的!!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过去我们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来考查这一能力,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2003年沿袭这一作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

  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诗眼”。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

  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缆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丽冷,意自互用。”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等等。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9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第2个回答  2012-07-24
诗眼为“香积寺”............即香吉士。也称山治
第3个回答  2021-01-15

《过香积寺》唐代诗人王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