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善于把握别人的心理?

如题所述

人生活在社会上,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是由个人的是非判断和情感好恶来决定的。因此,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好恶和是非标准,你就能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倾向,然后促使他依照这种倾向做出有利于你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许多人常用的激将法。

激将法主要是通过一些隐藏的手段,使得对方进入一种激动状态(如愤怒、羞耻、不服、高灼,从而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表面上看起来是自己的行为,但其实是无意识中受到了无形的操纵,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因为人都是感情动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能够想方设法调动对方的感情力量来激发对方的积极性,就能调动其热情和干劲儿。“激将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所谓“激将法”的“激”,准确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和对方感情接受的限度去激怒对方,让对方觉得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去干或者必须去干。

有个孩子要求母亲给他买一条牛仔裤,却又怕遭到母亲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要求。于是这个孩子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您有没有看到过一个孩子,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样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就打动母亲。事后,这位母亲给别人谈起这件事,说出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就是有点对不起他了,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钱,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啊。”

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能说服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惟一目的就是要打动自己的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他是在无意中使用了激将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孩子的激将法可以说是比较温和的,激将法有时候越是激烈,就越能够达到好的效果,越是让对方不服气,就越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时候通过故意贬低对方,让对方觉得你看不起他,说他不行,借以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也能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他的很多计谋可谓出神人化,激将法也是他经常使用的计谋。仨国演划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之时,张飞早主动要求出战,诸葛亮却说:“你在当阳曹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生气了,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这时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愿意立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生活中,有些人生性倔强,你越禁止他去做,他便会偏偏去做。相反,如果你放手不管,让对方信手去做不加管束,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会起了怀疑之心的,结果就不去干了。懂得这个道理,你便会在很多场合操纵人心易如反掌。

现在很多家长经常教育山己的孩子要“用功读书”,但是很多孩子就是不想念书,学校一旦规定“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他们便会偷偷抽抽。这种情况,并不只限于孩童。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

如果有人到东京迪斯尼乐园去,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因此问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答复却是:“不,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的,烟灰请直接往下丢就行了。”但是,当你眼看周围却完全没有烟蒂,大概是因为清扫员不辞辛劳地把垃圾和烟蒂迅速清除了吧。因此,游客想抽烟时,却觉得不该在一尘不染的地面上丢下烟蒂了。在东京迪斯尼乐园,不知是否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吸烟的人较想像中少许多。虽然平日毫不在乎地乱丢烟蒂,但一旦被人公开地说:“请丢”却反而不好意思。

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物种,经常凭情绪做事而不是凭理智。对智者来说,合理利用人的逆反心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说会说“不”

帮助别人是很多人的信条,因为帮助别人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会使你得到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因为今天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总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帮助你。但是,在很多情况之下你需要对求助的人说“不”,当你的同学要求你协助他考试作弊的时候,当你的朋友请你去做一些你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当你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你都需要说“不”。

说“不”,不仅仅是一种对事情的理性判断,更需要很强的能力和艺术性,这需要你的准确判断和委婉的表达技巧。在很多时候,你需要委婉地拒绝。因为你答应帮人又帮不好,常常会使自己的信誉受损,甚至会使对方产生受骗的感觉。之所以要委婉,是为了使你的拒绝不伤害别人的心灵。

下面是三种常用的说“不”技巧:

一是巧设铺垫。对别人的建议或者请求,在需要否定时,你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种方法在面对上级领导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战国时候,韩宣王欲重用两个部下,故向大臣掺留征求意见。掺留明知重用这二人不妥,但如果直言“不”,可能会冒犯韩王,并且会让韩王误以为自己妒忌贤能。于是,掺留这样表达自己的见解:“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人丢过国土,楚王也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听了这话,韩王不得不放弃了原有的打算。

二是欲进先退。不妨在准备说“不”字时,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他们不至于一下子跌进失望的深谷。有一次,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耐基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这样对邀请者说:“很遗憾,我实在排不出时间了。对啦,某某先生讲得也很好,说不定他更适合你们。”卡耐基向邀请者推荐了一个目前有实力解决此问题的同行,使得邀请者多多少少获得了心理补偿,减轻了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和失望。当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妨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充分表达我们的诚意,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

三是假装糊涂。为了达到拒绝的目的,不妨装聋作哑一回。有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里去喝茶,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临出门时,贵妇人又笑着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我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小提琴。”“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茶的。”帕格尼尼通过曲解对方说话含义,而把自己的拒绝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这种方法适用于爱玩小手段的狡猾者,让他(她)面对拒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他人表示反对或拒绝,不仅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机智应变的技巧。如男人们会邀请自己喜欢的女人共同赴宴,如果你不喜欢她,就要拒绝对方的邀请,自然就要在言词上下一番工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此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启齿。倘若对方是平日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绝,那么以后的工作势必增加许多困难。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男子对一位女同事说:“欢迎你一同参加!”说着便将音乐会的入场券递给她。这时,这位女子很想拒绝他的邀请,于是顺手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看了一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别人约定了。”就这样婉言拒绝了对方。

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有位男子邀请某女子一同饮茶用餐,而那女子却非常机智地回答对方:“我非常高兴,谢谢你,但是不是可顺道邀请小王和小张一同前往?因为我们原来约好下班后要一同逛街的。”这样一来,对方不是知难而退,就是大家共进晚餐了。

将“不”字说得如此巧妙,我想对方非但不会生气,反而会感到由衷的佩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