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二次碾压,前车和后车承担的责任。

早上天没亮前面小车在斑马线上撞倒个行人,行人被撞出几米当时人都没动了,小车把车开出几十米外的路边了,放了个警示牌在路上,警示牌被车打倒了,过了几分钟后面一货车没看见马路上有警示标志和人,开过去第二次碾压了,车子没超速,货车当时不知道压到人开出100多米,看到后车提示停车后才知道压到人了,货车开出有300米左右,货车还有车货,事故发生在最左侧车道。请问两车责任怎么划分。行人当场死亡,我是货车驾驶员,请问我的证能保住吗?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交通事故责任作了科学的划分:

1、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

2、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责;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相当两方负同等责任;

3、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应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根据未尽安全驾驶义务给肇事车后续车辆驾驶员定次责则较为适当。

扩展资料: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责任认定: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第十八条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第十九条 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

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二十一条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嗯,交通事故中如果说出现二次压的话,他这个是同责。
第2个回答  2014-09-18
这要看事故鉴定了,如果第一次碾压已经死亡,那么 你就不会承担主要责任,毕竟人命为大,反正你是要承担责任的,不过应该不至于以后不能在开车追问

谢谢,就是不知道第一次碾压死了没,我看了下我车后面一个轮胎上和后桥有血迹

追答

你就等事故鉴定 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6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交通事故责任作了科学的划分
1、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
2、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责;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相当两方负同等责任;
3、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应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兜底性条款,在很多事故中均存在操作不当、制动不及时、车距保持过近、未仔细观察路况等细节行为,但交警一般也无法进行有效取证。所以,根据未尽安全驾驶义务给肇事车后续车辆驾驶员定次责则较为适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交通事故责任作了科学的划分
1、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
2、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责;违章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相当两方负同等责任;
3、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应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兜底性条款,在很多事故中均存在操作不当、制动不及时、车距保持过近、未仔细观察路况等细节行为,但交警一般也无法进行有效取证。所以,根据未尽安全驾驶义务给肇事车后续车辆驾驶员定次责则较为适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