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清明节的祭祀文 谢谢

如题所述

祭忠烈文
维公元二千零九年四月四日,致祭于抗战忠烈之灵前:
呜呼!煌煌华夏,炎黄苗裔,享五千年之泽脉,被九万里之山河。先民拓土,夙夜匪康,遂成汉唐之物华,宋明之文采。星移祚易,国运渐衰,晚清之世,西风东侵,先招坚船利炮之祸,几蒙裂土殖民之辱。
蕞尔东邻岛国,变制而兴,既并高丽,复觑中原。狼骑突进于华北,斗舰侵逼于吴淞。烽烟燃遍半壁国土,铁蹄践及万亿黎民。遂令中华大地,罹此旷世之浩劫,民族血脉,沦此绝灭之危境。
当是时也,党争消弭,派阀冰释,全国一心,万众同仇。英雄起于蓬蒿,壮士奔于江湖。弱冠学子,投笔请缚长缨,青春少妇,执桴以效红玉。断肘抗凶,裹肠杀敌,以卓绝之牺牲,成空前之光荣。八年之间,慷慨赴难者,二千万有奇,此皆我中华之至忠至烈者也。撮其大类可分为三,曰将帅,曰士卒,曰民众。
至若名将出征,谈笑用兵。慕班超之志,效李广之勇。师称貔貅,营号细柳,刀锋如草,甲光向云。或转战于白山黑水,或驱驰于瘴谷密林。荒野鏖兵,山川震眩,硝烟尽染风云,炮火势崩雷电。身临险境,亲被刃石,势孤力蹇,弹尽援绝。临危受命,舍身成仁。昆山玉碎,邙岗鬼哭,陨将星于三军,折栋梁于社稷。其酷烈也,杨将军之剖腹,其雄壮也,张司令之抬棺。孤愤之气,惊酋首而激昊天,弘毅之魂,振国民而勒青史。又若沙场点兵,将士请命。抛妻别子,赴万里之戎机,餐风饮露,蒙百战之霜尘。搏生死于瀚漠,拒强敌于雄关。旌旗蔽日,杀气裂肤,白刃交加,黑血迸溅。祁山之王师未捷,易水之壮士不归。或困守危城,或厄遭绝路,或力竭横死,或抱敌偕亡,猛士纵身狼崖,烈女投躯乌水。尸积盈野,谁非父母骨肉,血沃长城,尽是家国精英。无定河边,沙埋忠骨,春闺梦里,石化望夫。
又若兵燹连城,战殍遍地。山河蹂躏,生灵荼毒。黔首良民,或陷狼吻,或别桑梓,被血光之灾,奔流离之途。肝脑涂地,号哭震天。家破宅毁,妻死夫亡。稚子觅父不见,老妪呼儿未闻。红颜堪折,身似风前之残叶,白发何托,命若釜底之游鱼。亭园荒谷,市井丘墟。金銮琉瓦之殿,翻为鹊鸦之舍;龙蟠虎踞之都,忍作狐兔之窟。乃有忠勇之士,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御虎狼之敌,丹心湮于黄土,浩气荡于碧云。汇点滴之戮力,成万亿之汪洋。
岁月如梭,七十年一弹指;人间沧桑,十亿人几轮回。兵戎之事既远,笙歌之盛复兴。遂令忠名不显于市井,英魂无祀于宗社。培木求本,饮水思源。故在此清明节之际,亲赴陵园。美文为酒,宣纸作烛,表前贤之伟绩,进后生之敬陈。知死生契阔,大道无损于人心,时空殊隔,正气但垂于青史。忠烈之志,浩于乾坤;忠烈之光,昭于日月矣。尚飨!

祭 文
苍郁的松柏在低头默哀,静静的,你们躺在这里,犹如梦的山野,奏一曲无声的情歌…… 长眠在这片黄土地下的英烈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和景仰的心情,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
在无数次的战斗中,您们发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创造出许多气吞山河威震敌胆的英雄业绩,涌现了大批战功卓著的英雄集体和个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凯歌。
你们,像一块煤,像一捆柴,像全部身心投入焚烧旧世界通红的炉火!给敌人恐惧,给国人光明,为了捍卫主权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你们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燃尽自己的身躯,但是你们留下的绝不是死灰一堆。草儿会为你们变得更绿,花儿会为你们开得更红,你们的人生是那样短暂,然而它的价值却是那样宝贵;您们将躯体献给祖国人民,然而象征着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永照后人,鼓舞着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为振兴中华奋勇前进!您们用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精神已经深入人们的心灵,变成亿万人民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来到您们身边,再一次表达对英烈们的无限崇敬和亲切怀念。
革命烈士的丰碑高高耸立,气势宏伟。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缩影,记载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衡量着人生的真正价值;是灯塔,导引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奋发向前。如今,我们依偎在你们身旁,心潮激荡,如果你们是晶莹的水珠,正一路歌吟流向大海,那我们是无数颗小水滴,正跟在你们身后,冲破惊涛骇浪;如果你们是银河系的星星,虽陨落了,但还会有无数颗小星星,在银河系放射着自己微弱的光芒。崎岖小路已踏平,金光大道要靠我们开通,理想的风帆已高高扬起,我们会沿着你们的足迹,去踏完你们来不及走完的路。
祭奠先烈,就是要向先烈那样,无限热爱和平、热爱祖国和人民,甘愿吃苦,无私奉献;就是要向先烈那样勇敢顽强,勇于面对;就是要向先烈那样宁死不屈,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
我们将永记先烈功绩,珍惜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烈士们,安息吧!
苍松葱郁为您守灵,春雨滴答伴您歌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6
惟灵纯心皎洁,令德柔嘉。保家卫国,全千世之疆土;治水封神,得万年之俎豆。杨漱兄弟三人,黔阳托口人。并称英勇。屡御苗寇,民多赖焉。生自宋代,封于清朝。难弟难兄,丕振闗西之蒨;允文允武,大显征南之雄。殁后英灵不泯,宋敇封为神,沅、辰、靖,邑人皆立祠祀之。立祠显应,人不敢犯。自宋末至今。故声灵赫濯,屡有荣封。清嘉庆二年,勅封“宣威助顺绥远、靖远、镇远”三侯;清道光十七年,加封“灵应”二字;清道光二十八年,加封“保安”二字;清咸丰六年,加封绥江、靖江、镇江王爵,名莫大焉,报莫隆焉。丝纶特沛乎殊恩,祠宇永垂于令典。今逢圣诞,谨遵昔例。祇循岁祀,式荐尊醪。尚飨!    附:沅水河神杨漱    “镇江王”杨公,本名杨漱,即保佑水上人平安的河神,在杨公家乡托口侗乡,流传有“杨漱用纸人,纸马与朝庭官兵打仗,寡不敌众,被军削掉下巴而死”的故事。后来,为纪念杨漱,便把青木村改为今天的托口镇。杨漱埋葬在托口的豹雾山下,并修建了杨公庙,也就是后来各地数以千计杨公庙朝拜的总庙。  上面是民间传说中的杨公,那么官方的记载又是如何呢?  明万历四十三年《辰州府志》载:“杨公庙,在黔阳县南五十里。杨漱兄弟三人,并称英勇。有寇,屡力御之,一方民多赖焉。殁后,立祠显应,人不敢犯。自宋末至今。”  清同治十年《沅州府志》载:“杨公庙,在黔阳县西南托口市,有上、下二所。建寺年代不可考。祀宋义勇杨漱。事迹详人物传。”又载:“杨漱兄弟三人,并称英勇。屡御苗寇,民多赖焉。邑人立庙祀之。”  清同治十一年《黔阳县志》卷二十六《工书三�6�1寺观》附各村祠庙载:“德盛祠,县东九十里稔禾溪,蒋姓建,祀盘古、杨氏三王、诸神,后颓。同治二年,蒋梦庚倡修。”又“中华祠,下丰坡,祀杨氏三王之靖远侯。前明高姓建。道光重修。有田十余亩。”卷三十六《武功传》载:“宋,杨漱兄弟三人,并称英勇。屡御苗寇,民多赖焉。邑人立庙祀之。”卷三十七《忠义传》载:“杨漱兄弟三人,邑之托口人。”  清光绪二年《会同县志》载:“杨公庙,在县西攀龙桥下。乾隆四十年邑令建。州吕志云‘祀青木杨公,初不知其为何人。’于志云‘公,黔阳托口人。兄弟三:杨三将军、杨四将军、杨五将军,平苗有功。殁后英灵不泯。宋敇封为神,沅、辰、靖,皆立祠祀之。后又封镇江王,不知所据’。”  清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载:“杨公祠,即镇江王庙,祀杨五将军。在府城西南隅,神鱼井右。乾隆三十年建,嘉庆十八年重修。又敦寨、筲箕滩上,有杨五庙,船过此甚险,往来者竭诚祷祀,以保无虞。茅坪亦有杨五庙,挂治有杨公庙,皆以五月初五日神诞祀之。今新化江及清水江一带滩甚险,皆藉神力,易危为安。黎平所以立祠祀之,并沿江上下亦立祠祀之也。”  清咸丰八年仲夏,黔阳县庠生杨廷瀚撰《双溪三王宫碑记》云:盖闻秉天地之正气者,千秋姓字恒留;宇宙之奇功者,万载馨香不替。阅诸志乘,追溯三王,生自宋代,封于本朝。难弟难兄,丕振闗西之蒨;允文允武,大显征南之雄。故声灵赫濯,屡有荣封。嘉庆二年,勅封“宣威助顺绥远、靖远、镇远”三侯;道光十七年,加封“灵应”二字;二十八年,加封“保安”二字;今上六年,加封王爵,名莫大焉,报莫隆焉。城东双溪市,有“三王祠”,乃先父嘉庆二年所建也。章施绘像,焕然一新。兹者回禄为灾,灵光尚在。仰赖神明之威,岂忘高会之薙。爰解囊捐资,鸠匠经营,增其式廓,铭碑以志欤。  按照上述地方志的记载,杨公,本名杨漱,亦名杨五,有杨三、杨四、杨五兄弟三人,籍贯黔阳县托口人。宋时平苗有功,殁后英灵不泯,宋敇封为神,即被封为绥远侯、靖远侯、镇远侯。又被封为镇江王,成为保佑沅水流域水上人平安的河神。杨公死后,葬于家乡黔阳托口。官修方志称杨公是“平苗有功”、“敇封为神”。在沅水流域,以铜湾为界,下游是以东汉时期征五溪蛮的伏波将军马援为河神,建有“伏波宫”、“伏波祠”、“伏波庙”和“马王庙”等建筑,作为水手祈祷之所;上游是以土著神靖远侯杨五兄弟为河神,建有“三王宫”、“德盛祠”、“中华祠”、“杨公庙”等建筑,作为水手祈祷之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