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

如题所述

俗云“同行是冤家”,这是一种属于中国式的经济学语言,字语简单而内涵丰富。它表达的是在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市场竞争关系——“冤家”!个中大有深意,而表达的又非常暧昧,一言道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英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单词“co-opetition”,直译是“合作竞争”,而意译也可以是“小冤家”,这个意译虽是玩笑,但企业间确实是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的竞合关系。
所谓“行业”是指使用相近的设备(或相近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同类产品的企业的集合。而“市场”是指所有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的集合。由此可见,同一个市场中可以包含有不同的行业,所以市场竞争,应该是指所有替代品之间的竞争。例如:建材市场中包含瓷砖行业、石材行业与木地板行业等多个具有替代关系产品的行业,建材市场的竞争就是瓷砖、石材、木地板这些可以相互替代产品之间的竞争。
我们平时谈到市场竞争时,通常只是关注同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直接竞争关系,但着眼于整个市场,就应以所在行业的大局为重,不能只顾着窝里斗。在不同行业中,互为替代品的企业之间也同时存在间接的竞争关系,而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更应齐心协力,通过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一致对外,方能增强本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行业是企业的集合,代表了供给方;市场是产品的集合,代表需求方。两者关系非常微妙,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独木不成林”,没有竞争就形成不了市场,一家独大只能叫做垄断。成行成市,有了竞争,市场才会越来越大。举个负面的例子,歌星的新专辑发行后如果有人翻版,传播面就会迅速扩大,知名度随之迅速提高,而正版碟的销量往往也会更大。虽然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同类产品的传播面与市场份额存在正比关系。而正面的例子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商家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也更加高明,譬如出版商现在出版一本书往往会同时推出简装版和推广版,实则取代的就是盗版产品原来的市场份额。
如果同行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并开展良性竞争,就更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一对“老冤家”之间的竞合关系,两家在你追我赶的同时,不仅扩大了两家的市场总份额,也互相成就了对方的市场影响力。更为成功的是,这两家在国外原本只是低档廉价的快餐连锁店,在中国却变成了儿童乐园和时尚休闲之地,这一共赢的局面无疑得益于这对“老冤家”在竞争中共同造就的文化传播力。类似的“老冤家”还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阿迪达斯与耐克等等,可谓不胜枚举。他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是通过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来建立各自独特的品牌文化,同时还通过持续的广告宣传和终端推广等活动,长期维护并提升企业的产品及品牌形象。这些做法不仅能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扩大所在行业的影响力,进而也提升了本行业与替代品行业的竞争力。
关于竞争,有一句话笔者一直不太认同,那就是“商场如战场”,毕竟战场上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商场虽然是企业之间的博弈,但在很多情况下,商场与战场并不能等量齐观,尤其是同行企业之间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盟友。行业恰如一艘大船,同一条船上的企业应该“同舟共济”,如果能结成各种联盟或组成商会,抱团作战,良性竞合,统一对外,完全可以实现共赢:一是在与上下游产业的博弈关系中,产业联盟能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二是在与政府的对话中,产业联盟能为行业争取到最大利益;三是在进入新的市场时,产业联盟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共同培育市场。如果同行企业间相互倾轧,只会对行业造成伤害。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农夫山泉毒水门”事件,据称就是同行之间恶斗的结果。尽管事后证明检测结果有误,但却不仅已经给企业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还让消费者对所有的矿泉水产品质量都产生了怀疑,严重影响了整个水行业的形象。
对于我们建陶行业而言,同行是“大冤家”还是“小冤家”,完全取决于心态。因为建陶企业大部分借助于经销商渠道拓展终端市场,很少出现企业面对面拼刺刀的竞争场面。而且在同一市场区域,不同企业共用一个经销商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许多竞争都会在经销商内部被调解。另外,许多企业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业务联系以及各种历史渊源,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相互OEM,或组团共同进入新产区;企业家之间互访、共同参加会议、出席论坛等等也不在少数。如果这些企业、企业家之间能够有意识有组织的定期交流,并形成规范的合作机制,必将极大改善企业间的竞合关系,有力推动行业发展。
此外,在基础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企业间的合作空间更是广阔,针对一些行业共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降低研发成本,还有利于市场推广。例如瓷砖的减薄、减轻技术,近几年已有企业试制出相应的轻薄产品,但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在推广,很可能会被消费者认为是偷工减料,而全行业的企业一起推广,就很容易被市场接受,这不仅能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也将大幅降低行业的碳排放量。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笔者更认为同行应是“欢喜冤家”。因为市场需要竞争,同时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从共同将行业做大做强的角度来看,同行之间的合作必将多于竞争,而产业联盟的真正形成很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2

因为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作为同行、同事,必然要打交道,肯定要磕磕碰碰,就常常被看作冤家,乃至对手。
其实呢,同行不是冤家。假如以每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的话,人们从参加工作到正式退休,差不多有1/3的时间都在跟同事相处。所以,同事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导致“同行是冤家”:
原因之一:争强好胜惹的祸。
毕业于名校、能力出众的李海刚到单位工作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处处帮助同事。一开始,同事们还很喜欢他的,可后来他发现同事们个个都疏远他,部门主管也时常刁难他,这让他一头雾水。 后来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才发现,自己在他们眼里“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看似帮助同事,实则在为自己的功劳簿上添功”。同事小陈说:“他这个人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总把别人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想方设法压倒别人,特别是有领导在场的时候他更这样。那次,我的电脑遇到了一个小问题,我叫钱姐帮忙,当钱姐正在帮我做事的时候,李海却跑过来抢了钱姐手里的工具修起了电脑,还说‘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你真笨’。虽然电脑修好了,但我心里一点也不舒服,人家又没叫你来帮忙。” 李海听了此话,心里一凉:我在他们眼里怎么就成了这种人呢! 

结论:很多大学生朋友都认为,刚工作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工作就得处处争强好胜,把自己的能耐表现出来。但他们没有想到“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处处锋芒毕露只能引起同事的反感。而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同事要有诚心,表现能力要不温不火。 

原因之二:嫉妒让我吃了亏
罗敏到新单位工作时,原以为自己有学历最高,能力最好,在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自满的情绪。有一天,部门主管给他分配了一个很简单的任务,可罗敏偏偏没能完成,后来求助于同事陈飞才顺利交差。为此,主管表扬了陈飞说:“虽然陈飞学历不高,但操作能力强,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就这么一句表扬,罗敏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想挑陈飞的刺,出他的丑。可陈飞总是很坦诚地向他学习,并不生气。结果,时间久了,罗敏给同事们留下了嫉妒心强的不好印象,也因此在后来的主管选拔中,罗敏败给了陈飞。罗敏叹气道:“嫉妒让我吃了不小的亏!”

结论:同事之间难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也极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但要妥善处理。三国时周瑜和诸葛亮就是这样,周瑜气量狭小,以至于临死时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所以,当你看到了同事的成就而心生嫉妒时,不妨多想想同事在取得成功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艰辛劳动,再把它和自己的努力比一比,这样一来你就会心平气和些,你就能把消极的嫉妒同事转变为佩服同事了。 

忠告:微笑面对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心胸狭小的人总会以损伤他人的自尊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可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双方不仅都不能赢得友谊,还会反目成仇。
面对自己的不利情形,我们为什么不微笑地面对生活,友善地对待周围同事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并没有把重要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了计算同事上。任何事都是一把双刃剑,你这样做的次数越多,所受到的伤害就越大。结果使得你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那时你的工作效率怎么能不降低呢?因此,坚持多干事,少嫉妒和算计别人,是处理同事关系的重要原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0
有的同行确实心狠手辣,比如乌鲁木齐广汇搞绿化某家姓贺的就是如此,表面跟人称兄道弟,背后各种捅刀子,挑拨离间,挖掘隐私,丑化对手,离间老板和工人,还有同行之间合作不错的,就说他们私下疯狂侮辱过对方,其想把所有同行玩弄于股掌之间,却永远装成忠厚善良的模样,反正没人怀疑自己,干尽一切过河拆桥的坏事
第3个回答  2014-06-09
要看情况啦,有些是伙伴呢
第4个回答  2014-06-09
大部分都是追问

能不能好好相处呢?

追答

好好相处的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