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前两句所写的蝉有怎么样的形象特点

如题所述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
  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 、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緌(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藉(jiè):凭借。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蝉尊贵清高的形象特点:它角须下垂,栖于疏桐,饮吸清露,鸣响流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形态、习性、鸣响,自然引出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7
答:1、这首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诗的颔联和尾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这首诗不可单纯地当作写景诗或闲适诗来看,作者并非闲逸地描写辋川暮景以寄托闲居之情致,将景物作为欣赏的对象或情感的附着物,而是把景物看作时间意义的体现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对生命之思索,可谓是一首以景写意的哲理诗.这首诗体现了王维生命存在的自觉性:并非只在隐逸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满足于辋川隐居,而是在更高的哲学的层次上去思索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其中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宁静中表现出诗人的不宁静,在短暂中表现出永恒.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