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强势力"是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如题所述

这是正确。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毛泽东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际情况,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述。

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为了争取中间势力,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第二,“尊重他们的利益”。

顽固势力,指的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指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据此,中国共产党以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来对待它。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的方针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到同盟者的水平,这就是原则性。否则,就是投降主义。

但原则性必须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必须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是关门主义或冒险主义。

参考资料:人民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4

正确。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毛泽东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际情况,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述。

1、所谓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就是放手扩大人民军队,就是广泛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向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就是发展民族运动,争取全国的知识分于。

2、所谓争取中间势力,主要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他们虽与进步势力有矛盾,但与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也有矛盾。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赞成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赞成民主宪政运动,反对国民党—党独裁。

3、所谓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些势力在抗日战争中分为降日派和抗日振。在统一战线中,大资产阶级抗日振实行两面政策:一方面主张团结抗日;另一方面又执行摧残进步势力的极端反动政策,以此作为将来投降的准备。

对此,我们也要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一方面争取他们继续留在统一战线内部;另一方面同他们作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坚决斗争。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

1、一是全民性。

抗战期间,中国有4.74亿人口,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曾经内战不休的各派系军队捐弃前嫌、相继出动,投入对日作战;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成抗战同盟。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二是艰苦性。

日军暴行灭绝人性。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10年独立苦撑战局,此后也主要是靠自身力量抗衡强敌。特别是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孤悬敌后,仅得到下拨军费约3000万法币,靠自力更生顽强坚持。中国抗战成为二战中最艰苦卓绝的战争。

3、三是长期性。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中国是战争时间持续最长的国家。这是由战争双方国力、军力对比所决定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已经高度工业化,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

两国、两军对决,日本意在速战速决,中国则体大力虚,必须充分发挥地广人多的优势,通过长期的战争熬垮敌人。

4、四是国际性。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的局部抗战是阻击法西斯扩张的前哨战。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大陆较量的主要战场,中国军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体力量。

苏联、美国等国家先后派出军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了中国抗战。中国的抗战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02
对的~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