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30字数限制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晋文公落难时,介子推割肉煮汤喂他,因误烧死。将这天定为清明。

据传,清末期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至郊外的农田内。农田内正在忙碌的老农将陈太平打扮成农民,故而瞒过清兵追捕。清兵未能追捕到陈太平。便在路口设岗检查。

老农回家探探情况,思索带什么吃的东西可以瞒过清兵呢?一不留神被艾草绊倒,老农喜出望外采集些艾草回家洗干净并煮烂,将煮烂的艾草揉进糯米饭中,将其做成一个个饭团,放入青草中,躲过了清兵的检查。

吃过青色的米团,陈太平谢过老农,绕过清兵哨岗回到军营中。陈太平将美味饭团做法告诉将士们。就这样吃青色团子习俗就在民间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6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来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