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社会热议,博士当辅导员是屈才吗?

如题所述

武汉某高校一则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社会热议。录取名单上的各位新晋辅导员学历清一色的名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的名校博士。各方讨论中,不乏学历贬值、博士“内卷”等论调。博士当辅导员是屈才吗?

一方面,博士作为我国高学历人群的代表,培养出来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除了国家、高校投入的资源,更有博士本人的努力。而辅导员的工作相对琐碎,他们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等,常常奔波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之间,周末也可能会被报销或者其他“杂事”等捆绑,导致博士没有更多的时间做研究,终日奔波于琐碎的事情当中。这也让部分网友认为是大材小用。
另一方面,博士当辅导员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博士学历的辅导员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及阅历,在学生生活、学习、生涯规划等方面能给予较好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硕博生也在持续扩招,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类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也只是变得平常。
据教育部公开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量为62578人。我们也可了解到,博士生的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在逐年上升。硕博生培养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硕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研究生招生在政策的指向下仍维持“扩招”趋势。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2019年高校招生人数突破900万大关,大学生群体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更趋多元,校园与社会的互动性趋强,心理问题集中凸显,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难度系数越来越大。这自然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之后,人们的观念也不该再停留在之前精英教育时代,更不应以过时的观念看待时下的教育实际,不宜用老观念来审视北清硕博“下余杭”的选择,这次博士当辅导员的事件也是同理。

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服务本来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2017年,教育部印发文件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要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一些高校也明确规定,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有一线辅导员工作经验。博士当辅导员等现象的出现,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供需结构变化的大背景。2003年前后,每年高校引进教师高达16万人,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而近几年,高校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3万人左右。在人力资源供给侧,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高校每年博士招生人数仅几千人,硕士也不过几万人,而在2020年,硕士招生人数已突破100万人,博士招生人数也已超过10万人。这种供需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相同就业岗位平均学历层次的提升。
与此同时,2020年上半年不少高校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比2019年的招生人数都有所增长。随着对招生人数增加的关注提升,博士生去向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6
当辅导员肯定是屈才了,因为博士可以说是社会当中的高精尖人才,应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1-02-06
我觉得不算屈才,在当今这个人才辈出的社会,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应该太高估自己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1-02-06
算不算屈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他的个人意愿。如果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的很开心,并且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不算屈才。
第4个回答  2021-02-06
并不屈才。有的博士他本身就想当辅导员,而且辅导员的工作也并不轻松,高学历的他也能帮助更多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