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贬的经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李白一生只被贬过一次。就是安史之乱后期,李白参加永王幕府,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李白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李白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

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扩展资料: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李白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