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辩不过盗跖

如题所述

孔子在道德和伦理观念上与其他学派产生分歧,并被指责为“丧家之犬”。
首先,盗跖所崇尚的是自由、个人权益以及不受礼仪教条束缚的生活,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孔子的时候,更能够灵活应对,而孔子则在这些方面显得较为拘谨。
其次,盗跖对名利的淡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也使得孔子难以在道义和真理上对他们进行说服。相反,盗跖的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真实的价值观,使他们在面对孔子时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不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思想观念上,孔子更注重社会规范和道德教条,而盗跖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个人权益。这种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使得孔子在辩论中难以找到突破口,也难以在道义上取得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2
孔子辩不过盗跖,是因为盗跖崇尚自由,不喜欢受礼仪教条的束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以王侯富贵的生活为追求。
第2个回答  2022-11-14
自由派的盗跖,尊崇本性的盗跖
《庄子》中描述,孔子求见时,盗跖正在整修队伍,孔子向通传的士兵说,听说盗跖将军刚正不阿,孔子前来求见。听闻此事的盗跖勃然大怒,在盗跖心中孔子是一个“巧伪之人”,盗跖要通传的士兵带了一段话给孔子。

“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大意便是说孔子巧言令色,迷惑诸侯百姓而成为富贵之人,以及孔子让天下的学子不能追求本性,而虚伪的标榜封侯富贵。书中描写盗跖无恶不作,爱听谗言,标榜本性自由,可书中的人物和描写都是平面的,是冷冰冰的,人却是活生生的,是热血的、激情的。

他崇尚自由,不喜欢受礼仪教条的束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以王侯富贵的生活为追求。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