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独行》贾平凹

如题所述

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明代的陈继儒说:闭户既是深山。

我是将树常常看做人的化身的,拥抱过好多树,也哀悼过好多树。(同感共鸣)

好多人都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

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

读诗能耐热,慢读即可安灵,灵魂安妥,酷暑便是清凉世界。

日没足能过隙,风无形而可扶,玉是软玉,雪是温雪,它不是万千气象的沧海六鳌,却也是青天一鹤,足够了精神。(女人:忧郁而幽深)

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

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与人交,淡,淡至无味,而观知极味人。

她们的衣服上是一层又一层的眼痕,晚上回家脱衣一抖,满地都是能踩泡儿的眼珠子。(回头率高的女孩)

中国的象棋代代不衰,恐怕是中国人太爱政治的缘故吧?他们喜欢自己做将做帅,调车调马,贵人者,以再一次施展自己的治国治天下的策略,平民者则作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以至词典上有了“眼观全局,胸有韬略”之句。

杭州一个寺里有副门联: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

除了自饮,对饮却要双方酒量相当,与酒量太小的人喝着无趣,与酒量大但不醉的人喝着也无趣,有的人酒到喉咙就变成水了,那也对饮不得,他糟蹋了酒。

人在钱上穷富沉浮,若将每一张钞票当一部小说来读,都有一段传奇的吧。

灶王爷之所以是人间普遍喜爱的神,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也正因为灶王爷是没私利地言好事,降吉祥,灶王爷永远是灶王爷。

夫妻是衣服的两片襟,没有孩子就没有纽扣。

做了剖宫产的孩子,性情古怪暴戾,人是胎生的,人出世就要走“人门”,不走“人门”,上帝是不管后果的。

生命是不能承受之轻和之重的,教给了他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奋斗的精神,有正规的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有社会的大学校传授人生的经验,每一个生命自然而然的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的。(父母强烈培养孩子的)

男人是征服世界而存在的,女人是征服男人而存在的。

人的身体,每一个部位,甚至一颗痣,一条皱纹,都是极其协调的配合在一起的,这如同大自然所形成的山丘、河流、洞涧、树林一样,它有他的风水。人体有风水,随便去改造,就失去了和谐,也失去了特点和标志。

白浪街,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这里相交,三省交界,界碑就是这一块仄石。

丹江有船三日过五县,白浪无波一石踏三省,天时地利人和。(某戏台对联)

清涧的人,民性就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串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

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泾佛之所以没有了头没有了身,全是被那些虔诚的芸芸众生乞了去的,芸芸众生的最虔诚其实是最自私。

佛是一种和涵,和涵是执着的精致,佛是一种平静,平静是激烈的大限,荒寂和冷漠使佛有了一双宽容温柔的慈眉善眼,微笑永远启动在嘴边。

天是天,地是地,天地平行,雨把天地结合在一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8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的一部散文集,该集收录的散文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内容涵盖了贾平凹的人生阅历和思想荟萃。这些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从情感、爱好、社会到人生等多个方面都有涉及,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以及个人心绪的变化。
在《自在独行》中,贾平凹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展现了他与世界相处的独特见解和智慧。他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多个角度出发,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安慰。书中的小故事鼓励每一个独行者要更加自在和潇洒。
此外,《自在独行》的外观设计朴素,全文以平淡的陈述展开,让读者更容易亲近和接受。字里行间也透露出贾平凹低调且含蓄的处世方式。
相似回答